实现突破,复旦两个项目入选十大考古发现

作者:李斯嘉 赵帅智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4-04-11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主管,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复旦大学合作发掘的两个项目“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及“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入选。

20193月获国家文物局授予考古发掘资质以来,复旦大学首次有项目入选该项重要评选活动,实现历史新突破。

大型礼制建筑群重见天日

悠悠西垂,赳赳老秦,甘肃礼县是秦人的发祥地,重要祭器秦公簋、秦人第一陵园西垂陵园、汉代祭天遗址鸾亭山遗址皆先后在此发掘出土。如今,在甘肃考古研究所和复旦大学的共同努力下,四角坪大型礼制建筑群又在这里重见天日,据专家推测,该遗址可能为秦朝实现大一统后始皇帝西巡时的祭祖之地。

在这场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中,复旦大学团队不但全程参与发掘,“四年来每年都有考古学专业研究生在现场进行发掘和整理”,还承担了测定年代、检测与分析铁质文物及建筑材料等多项研究工作,为推测建筑群的具体性质提供重要依据。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处尘封千年的建筑群将有望成为打开秦祭祀体系研究大门的钥匙。“复旦将发挥自己的长项,用环境考古、动植物考古等科技考古方法,帮助大家尽可能靠近历史原貌”,解开秦代祭祀体系的奥秘。

填补中国陶瓷发展史缺环

霍州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白龙镇陈村,地处汾河西岸的台地边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202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及霍州市文物部门联合对陈村瓷窑址开展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系统考古工作,发掘成果填补了北方地区细白瓷生产的缺环,并印证了古代山西地区之于中国北方经济与手工业生产的重要性。

联合考古工作向世人呈现了一个全新的霍州窑。在参与合作的复旦团队负责人、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刘朝晖看来,霍州窑考古发现刷新了以往对北方白瓷的认识,将有助于推进中国陶瓷史研究。

考古发掘现场也成为了复旦考古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课堂。如今,霍州窑的整理工作还在持续,一批又一批复旦考古学专业学子也将不断奔赴考古现场,亲身参与考古实践。

后发先至,

复旦考古学走过七年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下文简称“文博系”)起步于1984年,作为国内创办时间较长、具有重大影响的专门从事文博教学与科研的高教机构,它在今年迎来40岁生日,两个项目入选2023年十大考古发现,既是其系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文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需永续保护。围绕“文物保护”这一主线,文博系如今已摸索出一套具有复旦特色的学科发展理念。用文博系系主任陆建松的话来说,就是“让考古发现发掘、阐释研究、传承保护和传播利用四个环节形成完整闭环”。

在上述理念指导下,文博系构建了三个专业方向:考古学、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学,可为考古发现提供包含四个环节的“一条龙服务”。

三个专业方向中,考古学专业最为年轻。其诞生于2017年,甫一出生便将“科技”二字融入自己的基因。考古学专业的发轫点便是科技考古研究院的落地。2017年成立之初,研究院即云集了文博、生命科学、高分子、光学、核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立志树立科技考古的复旦品牌,打开中国科技考古的国际局面。

于考古学专业而言,2019年是另一个重要节点。随着国家文物局授予复旦大学考古发掘资质,文博系终于补上最后缺失的一环,从此可以独立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掌握第一手文物材料。自这一年起,复旦大学相继在广西、江西、宁夏、甘肃、陕西、江苏、浙江等地参与考古发掘。

后发而欲先至,殊为不易。如今,复旦考古学专业已建立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古DNA、稳定同位素等多个实验室,通过多学科交融,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出土材料信息,推动考古学的革新与发展。

万法归宗,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宏伟蓝图——“通过考古,透物、见人、见事、见生活、见智慧,讲述好中国文物和中华文明的故事。”陆建松说。

1314复旦-5.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