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光华、继往开来!光源系建系40周年系列活动来啦

作者:李昂 殷梦昊摄影: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光照与照明工程系发布时间:2024-03-25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是“复旦”二字的渊源,对复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而言,更是追求光明的梦想。从1960年电光源研究小组筚路蓝缕,至1978年成立电光源研究所及1984年正式建立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在蔡祖泉教授的带领下,一代代复旦人秉持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为我国照明事业点亮一个又一个“第一”。四十光华,继往开来,3月26日,绿色照明日暨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建系40周年系列活动正式启动,精彩活动,欢迎参与!

“我听党的话,灯听我的话”

人们常常惊叹于上海夜景的繁华绚丽,但你是否好奇过这些光自哪里来?只要说到中国的照明事业,就离不开一个人——蔡祖泉。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电光源研究领域仍一片空白。

“我听党的话,灯听我的话”是蔡祖泉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如今的他被后人称为“中国的爱迪生”“中国照明之父”“新中国电光源之父”,而在拥有这些称号之前,他只是一名学徒工,从事玻璃制作工作长达十年之久。凭借玻璃烧制的一技之长,他成为技术员,参与X光管研发,将中国第一个X光管制作出来。

正是在复旦,他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电光源实验室,带领的电光源研究小组克服科研设备简陋、技术资料缺乏等困难,成功研制出我国电光源史上第一个氢灯、第一个高压汞灯、第一个碘钨灯、第一个短弧氙灯、第一个氪灯、第一个长弧氙灯等十余类照明光源和仪器光源,实现了我国电光源科技水平从白炽灯向气体放电灯的第一次飞跃。

自此开始,上海的南京路变得灯火通明,“人造小太阳”在人民广场亮起,它是当时世界上功率最大的200千瓦长弧氙灯,被国人称为“争气灯”。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引领照明产业发展

1978年,为适应我国电光源事业发展,复旦成立电光源研究所,被公认为我国光源与照明领域权威单位之一。建立伊始,它就坚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学科发展趋势,坚持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收获100多项省部级奖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等。

蔡祖泉的十年工人经历造就了他的实干精神,这一精神也引领复旦电光源人,始终走在产学研结合之路上。2003年,方道腴团队成功研发,当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品质紧凑型荧光灯,标志着中国电光源科技水平从直管型到紧凑型荧光灯的第二次飞跃。

这一成果迅速应用到国内数十家大型照明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中国跃升为节能灯生产大国,助力中国为世界制造85%的节能灯。

2022年,孙耀杰团队研发的光储联合系统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实现更高效、更清洁的能源体系目标贡献复旦力量。

培养人才、开拓创新,推动电光源事业发展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光源的第一大制造大国和强国,曾经全世界超过85%的节能灯、如今超过70%的LED都产自中国。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蔡祖泉的高瞻远瞩。他曾强调,电光源事业要配合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必须培养大批电光源领域的专业人才。

1984年,在他的提议之下复旦成立“光源与照明工程系”,设立当时中国唯一的光源与照明专业。

电光源系教师编写的教材

直到今天,复旦光源系已为我国培养了3000余名具有扎实基础、国际视野的综合性照明人才,涵盖学士、硕士和博士,他们在全国各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光与热,致力于研发各类特种光源,以人工智能赋能照明行业。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复旦电光源不断开拓新领域。

百年校庆之际,电光源系学子送给了母校,一份有光源特色的礼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心有所信,“光”能行远,复旦电光源将朝着复旦光、耀中华的目标,继续前行,再创辉煌!

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