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首期“雏燕归巢”结业!5天,50位选调生校友参加

作者:章佩林摄影:成钊、就业中心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4-03-22

3月22日上午,复旦大学首期“雏燕归巢”选调生校友培训迎来结业典礼。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50名选调生校友领取结业证书,并就更好开展学校选调生工作分享“金点子”。从本周一开始,选调生校友们在复旦园开展为期一周的培训活动。

重返母校,他们学什么?

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雪域高原到东部沿海,扎根于天南海北的选调生们,回母校学什么?

进行一场知识提升之旅。首期“雏燕归巢”校友培训活动包括12场专题讲座、2次实地走访。专题讲座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前沿科技、国际关系、乡村振兴、媒介素养、经济发展等主题,邀请12位校内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作报告,为选调生“充电赋能”,提升岗位工作能力。

“培训中人工智能、数字政府等前沿鲜活的课题帮助大家打开新视野、拓宽新思路,更启示大家持续迭代知识,紧跟时代步伐,”2018届浙江省宁波市选调生王贺松分享道,“要把学习作为终身课题、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

校友们参观宝武集团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 实践是最好的教材。校友们实地参观走访了宝武集团、崇明区港沿镇园艺村、普陀区宜川街道,在实践中开阔眼界、更新思维、感悟国情变化。

进行一场经验交流之旅,举行2次专项讨论和2场交流座谈。首场讨论选调生校友们分成6个小组,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地区特色,围绕“选调生校友能为复旦做什么,需要复旦做什么”展开讨论;第二场专项讨论围绕基层工作中如何整合与使用资源,分享对基层工作的认识与体悟,总结工作中的方法。

选调生校友是复旦的名片,也是在校学子的引路人。校友们在“充电”的同时,还为在校生开展反哺教育。30余位校友带着在基层成长的故事,回到院系与学弟学妹们作交流分享,激励他们了解基层、服务基层。

再启程,做什么?

“离开学校那天,学院给每个选调生校友都送上一只行李箱,箱子不大,足够让我们打包行囊奔赴梦想。”离开母校快四年,以一名学员的身份回到熟悉的校园,2020届黑龙江省选调生于鹏难掩兴奋。他回忆,在东北的第一件羽绒服是他用学校颁发的郭维城就业引导奖学金购买的。

于鹏

大学四年,于鹏曾三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砺行计划”寒暑期实习实践。“怎样才能以小我融入大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服务时代需求?”社会实践归来,这个问题一直萦绕于鹏心间。后来,加入到学校基层就业服务协会的他,找到答案——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寝室其他室友也都成为了选调生,在东北“三省一区”服务。

目前,于鹏正在黑龙江省人大农林委从事立法、监督等工作。此次系列专题讲座,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仪方为大家讲解的“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他在手册上写满笔记。

“希望老师们前往黑龙江调研、讲课,围绕‘中国之治’促成更多课题研究、师生实践、产学结合等校地合作项目。”于鹏向校友们发出邀约,并表示将向组织报告此次培训学习情况,争取为学校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选调生招录、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拓展、企业一站式招聘等做更多服务工作。同时,努力把本次所学所思转化为服务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绵薄之力,继续致力于为全省农林事业发展提供高水平法治保障。

张丽

阔别母校十年,2014届甘肃省选调生张丽以学习者的身份返校,感到既亲切又激动。不忘家乡哺育,不负母校培养,复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硕士毕业后,她选择成为一名甘肃基层选调生。“这次培训受益匪浅,我将结合所学所思,把复旦的教导和家国情怀融入到政策制定、项目推动等产业发展实践中,为甘肃经济发展尽绵薄之力。”张丽说。

“本次培训,我对相关工作的形势环境、任务要求、裉节难点等,尤其是从学理研究、学术调研的角度,开拓了视野、生发了更多思考。”2019年上海市选调生吴轶豪说,当前上海市纪委监委正在纵深推进政治监督精准化,他希望把学习到的知识融入工作、推动实践,根据工作需求对接资源,为更精准更有力开展政治监督提供更多支撑。

最近,甘肃麻辣烫在网上火爆,张丽邀请师生校友到甘肃品美食、赏美景,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2019届贵州省选调生姚典君邀请大家到多彩贵州做客,王贺松欢迎师生校友来浙江考察……回到母校学习充电,积蓄力量再出发,带着所见所学,50位选调生校友回到岗位,继续发光发热。

近年来,各地基层选调生项目已成为复旦学子磨砺才干、成长成才的重要舞台。学校通过思想引领、政策引导,累计向全国各地输送选调生逾千名。看望选调生校友成为校领导外地走访的重要内容,书记校长每到一地出差、考察、调研、交流,都会通过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方式关心校友的工作与发展。校友们也在反哺母校,5年来,近60场校友返校宣讲活动在学校举办。

选调生校友在校园里合影

首期“雏燕归巢”选调生校友培训活动圆满结束,但这条交流的纽带将无限延伸。本期“雏燕归巢”返校培训项目得到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复旦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办公室和复旦大学校友总会的支持。

制图:实习编辑:苏尧祎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