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把我变得更有弹性

作者:黄婕(中文系2017级本科生, 2022级硕士研究生)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4-03-18


20217月,作为“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我与队友们来到了服务地:美丽的三江源-玉树藏族自治州,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在踏实开展好各项支教工作的同时,我充分体悟了基层社会尤其是基层教育的发展变化,并在困难与挑战中,不断磨砺自身,认真践行“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

玉树是一座震后重建的新城,城区的最西边是玉树市第三民族中学,那是我支教的学校。因为学生都是藏族,且汉语教学资源相对落后,所以他们的汉语水平普遍比较低,这也成了我教学工作中的挑战。结合本科期间所学的语言学知识,我很快找出了学生学习汉语困难的症结,即汉语和藏语习得上的混用。面对这群基础薄弱的学生,我用最简单但也最有效的方法来教他们汉语。在课堂上,我带着学生把课本中的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上,标上拼音,明确笔顺,一遍又一遍地带读、解释。晚自习时,我把班上学习进度落后的同学拎出来,单独开小灶辅导拼音,甚至让他们把一篇课文、一首诗读上十几遍。同时,我也会尽量多地给学生一些语言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多开口说、动笔写。我虽然会强调应试技巧,但也期待学生能有批判权威、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讲解课文时,在给学生丰富背景知识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些不同的解读视角,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

支教中印象最深刻的经历当然是去牧区家访。去牧区的路真的不好走啊,路上都是碎石子,而且道路很窄,坑坑洼洼的,全程都非常晃。牧区的孩子们住得非常松散、遥远,最远的学生从学校坐车回家要5-6个小时。而学生们的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也差异很大。平时在班上看着娃娃们高原红的脸蛋、质朴的衣着、憨厚的笑脸,只能对他们平日的生活略作想象,而家访让我亲身亲眼看到、感受到他们实际的生活环境。虽然自己的力量也并不大,但那一刻确实感觉到自己身上有某种“责任”,以及对孩子们更亲近的“理解”。

因为有了支教的经历,我变得“更有弹性”了,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去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对很多事情的理解也会更全面、包容,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的目标。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