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了市政府新任参事聘任仪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致公党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总支副主委、华山医院支部主委张继明教授受聘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为张继明教授等新任参事颁发聘书。
张继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张继明教授长期战斗在传染病防控第一线,先后参加了2003年“非典”, 2009年H1N1猪流感, 2013年H7N9禽流感和2020年“新冠肺炎”的救治和防控,为传染病的防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致公党中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统一战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作为复旦大学临床医学教授,张继明培养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10余名,每年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120余名,先后获得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导师,复旦大学十佳教师,“钟扬式好老师”等称号。
张继明始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研究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控策略,重视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结合,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在乙肝病毒的变异、复制调控机制以及慢性乙肝的功能性治愈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优势乙肝患者的功能性治愈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作为感染科负责人之一,张继明和全科同事拼搏进取,埋头苦干,使感染科全国排名连续10年第一,先后获得“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的称号。
截至目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共有2人受聘在任市政府参事。此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陈世益教授于2019年12月当选市政府参事。
参事工作小知识
参事通常是由政府任命的专家顾问,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他们长期居于幕后,却出语重要,他们的建议可以直通政府高层,享有“智库”“智囊团”“政府高参”的美誉。
选聘注重参政咨询能力
“参事”一词古已有之。据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备天数以参事,治谨于道之意也”,其中的“参事”,即谓“参与国事、政事”之意。
到了新中国,“参事”有了新的含义。国务院颁布的《政府参事工作条例》把参事的作用归纳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民主监督、统战联谊”。
所以,人们常将参事比作“政府的智囊”。他们多是有造诣的学者,亦有一线经验丰富的实践家,其所在领域涵盖社会多个方面。而身为参事,他们的眼光又超越了本身的专业。
什么人能当“参事”?
上海是新中国参事制度的重要发祥地。1951年2月16日,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宣告成立。同年3月,陈毅市长任命了上海市政府的首批参事。70年过去,截至目前,历任上海市长共任命和聘任了参事244人。在任参事的数量,近年则始终保持在30人左右。
根据《政府参事工作条例》,参事主要从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聘任,也可以从中国共产党党员专家学者中聘任,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较大的社会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具有较强的参政咨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