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坐“冷板凳”,做国家最需要的科研

作者:叶鹂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4-02-21


他们坚守在集成电路科学研究第一线,面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重大需求和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方向的国际前沿难题,开展创新性研究。

他们秉持“甘坐冷板凳”的科研精神,长期深耕芯片设计方法学与设计自动化研究领域,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学科研究。

他们把为国家培养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作为使命,鼓励学生在有生之年有所作为,做国家最需要的科学研究。

2023年,复旦大学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创新团队获评“钟扬式”好团队。在团队负责人、微电子学院教授曾璇看来,“就像钟扬在采集种子的过程中走过了非常艰辛的道路”,目前微电子学科领域仍有许多“卡脖子”问题有待突破,团队将继续勇担重任,为助力国家早日实现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不断奋斗。

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难题

EDA是复旦大学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主攻方向之一。作为长期坚持芯片设计方法学与设计自动化领域研究的团队,近年来, EDA创新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的研发,其使命是提出“硬核”原创理论,研发创新工具,针对国家急需的高端通用芯片设计,围绕国产高性能处理器设计和工业界模拟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等重大需求,形成产、学、研闭环。

参与研发模拟电路自动化项目时,曾璇、杨帆、毕朝日、严昌浩等团队成员每天和工业界一线工程师们一起工作、交流,为了方便进出,“甚至在公司开了工卡”。微电子学院助理研究员毕朝日对此印象深刻。

最终,团队提出了人工智能的集成电路自动优化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集成电路统计分析方法等创新方法,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的人工智能设计EDA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并研制出模拟电路智能优化工具,相比人工设计,效率提升约为3倍到10倍。

这些年,团队的研究项目都与工业界最紧迫的问题相关联,对此,团队成员倍感欣慰。“我们研发的工具到企业就变成生产力,能真正为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贡献一份力量,这是很有意义的。”毕朝日说。

盯着最困难的问题去研究

团队成员们“甘坐冷板凳”,长期扎根于芯片设计方法学与设计自动化研究领域。不盲目追赶学术热点,“要了解国际上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盯着最困难的问题去研究。”这是曾璇的科研理念。

多年来,团队先后承担了“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研发,形成了不少关于电路仿真和模型降阶的科研成果。

团队也紧跟时代脉搏,承担了不少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点研发项目,在创新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中的数学理论、集成电路智能分析与优化EDA 平台开发等研究方向上做进一步探索。

“曾璇老师对集成电路领域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使命感。”郦旭东说。在曾璇带领下,团队在集成电路领域默默耕耘20多年,致力于研发出真正有意义的突破性成果,并应用于工业界。

积极发挥跨学科团队优势

依托复旦综合性院校的学科体系优势,团队吸纳了来自微电子、数学、计算机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部分团队成员还有在工业界的工作经验,这种跨学科、产学界交互的合作优势,有益于团队打通“问题-理论-工具”的研发链条。

团队能够进行长期交流和合作,成员之间一定是互补且相互信任的。“有时候做研究是挺孤独的,但每天早上起来一想,还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协作,又觉得还挺开心的,很有冲劲。”杨帆感慨。

近年来,团队指导的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国际顶尖会议和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在国内外EDA竞赛中也取得优异成绩。

“钟扬老师在西藏大学带领团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曾璇说,如今团队也勉励学生传承老一辈科学家“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探索基础理论研究,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接续作出积极贡献。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