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自2017年起,学校每年度组织开展复旦大学“十佳百优”(医务)评选活动,遴选复旦大学“十佳医务工作者”,以及复旦大学“优秀医生”“优秀青年医生”“优秀护士”“优秀医技工作者”“优秀医院管理工作者”“优秀医院后勤工作者”“优秀医疗援建工作者”“优秀医疗团队”“优秀医疗服务品牌”。
今天,让我们看看这些复旦大学优秀医疗团队的风采!
*按光荣册先后排序
华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持续加强学科亚专业结构,优化人才梯队建设,科室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呼吸危重症和呼吸介入亚专业是现代呼吸病学科的两大重点亚专业。科室常规开展机械通气、连续动态血压监测、血液净化、体外膜氧合等危重症救治技术;建立完善的气管镜介入诊疗体系,进行气管镜超声引导下活检,支架植入、高频电、氩气刀、消融等技术,极大提高了科室的综合诊疗能力。作为上海医学会呼吸分会肺血管病组长单位,肺血管病已成科室的特色亚专科,已全面开展肺血管病介入诊疗,已形成较强的区域影响力。
科室具有高级职称10人,其中正高2人,博士生导师2人,共培养研究生20余人。2022 年科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1项。
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学科(以下简称学组)全体医技护人员在医教研等各方面齐头并进,取得佳绩。
在临床上,学组完成全年门诊量超30万人次,各类门诊手术超4万台,其中全飞秒手术量累计突破18万眼,居全球首位,ICL 年度手术量居全国公立医院首位;接触镜验配量超1万片。
学组坚持开展各类培训班和继续学习教育30余期,培育了数百名国内外医技护人员;培养在读研究生及博士后38名,专题进修医师30余名,获多项荣誉。
科研方面,学组共发表中英文文章86篇,其中 SCI 论文76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2篇(30.8分和16.7分),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科研项目和人才项目立项共8项,总经费达453万元。
中山医院手术室护理团队是一支底蕴深厚、团结向上的临床服务团队,用专业守护生命,用坚持书写中山精神——一切为了病人。团队成员230余人,拥有7名专科护士,3个护理亚专科,团队负责人王春灵主任护师。
团队每年承担近百次手术演示,先后获得全国品管圈大赛二等奖、上海市青年文明号以及五四红旗团支部典型选树等荣誉。团队拥有上海市首家一站式复合手术室系统以及国内首家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荣获最佳机器人手术室团队。
团队注重护士综合素质、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等的全面发展,构建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目前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专利20项、转化5项,3项新技术应用推广获奖。
儿科医院消化科班组致力于提高儿童罕见及疑难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单基因突变炎症性肠病(IBD)的综合诊治。班组在国内首次报道 TNFAIP3、CARD11、DGAT1 等基因突变与婴幼儿IBD发生相关,并在Genetics in Medicine、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等杂志发表;建立IL10相关基因突变 IBD 临床表型和基因型谱,提出药物 - 手术 - 移植综合治疗策略及产前诊断干预体系。
消化科班组于2006年成立全国首个儿童IBD俱乐部;于2015年成立全国首个儿童IBD多学科团队和诊治研究基地,同年开展国内首例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IL10 基因缺陷的IBD患儿。班组每年胃肠镜诊疗超6000例患者,目前是国际上诊治IBD 患者最多、经验最丰富的中心。
班组创立“快乐儿科医生加油站”品牌党建活动,多次获复旦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以实际行动诠释儿科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是国内最早建设的放射治疗中心,早在1930 年代医院前身上海中比镭锭治疗院便已开始进行肿瘤放射治疗。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是世界第三、国内唯一的同时具备光子、质子和重离子技术的临床医疗研发机构,在软硬件方面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中心年度完成放疗人数逾18000人次,超过上海市总治疗人数的30%,日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均放疗人数大于1600。中心现全国主要学术团体主委4人 / 副主委7人次,多人次荣获“国之名医”“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复旦大学十佳百优优秀医生”等荣誉称号。
中心近5年共发表SCI论文300篇以上,荣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部级奖项9项,获得各类科研课题70余项。
妇产科医院乳腺科乳腺肿瘤团队拥有医生共15人,其中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5名。平均每床乳腺癌例数及平均每专科医生完成例数全市第1位,乳腺恶性肿瘤手术患者5年生存率95.5%。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健委乳腺癌筛查与防治培训基地”及“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诊疗标准化及微创旋切手术培训基地”,团队以育龄期乳腺癌为抓手,领先开展乳腺整形手术、卵巢功能保护生育力保存等“内外”兼修的多学科诊疗模式。
团队牵头撰写并发表中国首部《妊娠相关性乳腺癌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20 版)》,首部《妊娠相关性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1)》英文版,《中国妊娠期妇产科医院 乳腺科乳腺肿瘤团队与哺乳期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2 版)》中文版及《中国育龄期女性乳腺癌病人生育力保存临床实践指南(2023 版)》。
团队连续7年开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乳腺重建手术直播在线学习36000余人,还开设“育龄期女性乳腺疾病诊疗学”本科生课程。近5年,团队获得国自然等课题10项,总经费 801.4 万;团队成员作为项目负责 / 分中心负责,主持11 项临床研究;近3年,团队发表文章3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达13.75。
2020年底,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全国首家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中心金山运行中心(以下简称糖足中心)落地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该中心集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和金山医院创面诊疗中心两大优势学科,整合介入科、骨科、内分泌科、整形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为一体,开展血管外科、介入治疗和创面诊疗。
中心拥有医生7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2人,人才队伍合理、诊疗经验丰富。通过多学科合作,糖足中心、区域诊疗中心和社区医院联动的模式,综合管理糖足患者的创面修复和原发疾病管理,优化诊疗、提高保肢率,以“创新模式”提供更精细化的诊疗策略,将给糖足患者带来福音,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出贡献。
徐汇区中心医院 YouCan 康复团队的标识是一个坐轮椅的人被大写的C围住,最外面是U,寓意“你能”,鼓励患者“能”回归社会,也激励团队成员“能”不断创新实践,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团队将健身功法与现代康复融合形成脑卒中中国康复方案,并形成规范应用模式。同时展开医工合作,研发百姓用得起的康复产品。持续进行“足”以影响全身的科普公益活动,坚持为青少年进行肌骨筛查义诊,构建徐汇区青少年骨健康体系。
团队近5年发布团体标准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编专著3部,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康复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上海康复医学科技二等奖3项,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团队主持国自然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4项、市局级课题8项。所在科室连续四年上海卫健委区属医院学科竞争力排名第一位。
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与重症医疗团队,成立于2018年,目前拥有床位136张,医护人员总数90人,其中医师20 名,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
团队已建成以 ECMO 为核心的呼吸与重症医学科综合救治和诊疗平台,在ARDS、重型 / 危重型 COVID-19、脓毒症、重症感染等重症疾病有丰富的经验;在呼吸肿瘤介入诊治方面形成经气道、经胸腔、经皮、经血管的肺癌“立体化”治疗特色;对耐药菌的噬菌体治疗、肺癌的生物治疗等方面特色突出。探索重症与呼吸介入的融合、协同发展。
在教学科研方面,团队承担呼吸重症的进修、规培教学工作,拥有博士5名,培养硕士3名,发表SCI论文6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1个,承担局级以上课题4个。连续5年承办国家级“传染病危重症诊治学习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复旦大学985建设优势专科、医院和闵行区重点建设专科,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储备和学科影响力上均有显著成效。
团队积极创新,逐渐形成以“呼吸道病毒感染诊治”为主的临床特色。2013 年发现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 禽流感病毒,在New J Eng Med上发表论文,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连续举办10届《呼吸道病毒感染诊治进展》国家级继教班,团队积极推动极上海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呼吸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与能力建设,开展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干预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效。
科室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前有博导1人,硕导3名,有3人前往国外研修学习。团队坚持科研创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课题等十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200余分)。2021年完成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治、免疫机制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