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课堂上,国际政治能与文学艺术邂逅相交。在他的讲授中,“冷门绝学”变得生动立体。他立志遍览中外经典,探寻古往今来对国际政治的思考,在学生心中播撒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思想种子”。
他是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陈玉聃。今年9月,他荣获复旦大学“钟扬式”好老师称号。
从有趣中得出深刻的道理
从教以来,陈玉聃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近现代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文选精读”“国际政治理论”等课程。
在他看来,一流的学生要用一流的课程、一流的教学来匹配,需要兼顾学术性和前沿性。“让学生接触一流的东西、研究一流的东西,这是我最大的挑战,也是我最大的幸福所在。”
如何把一流的学问讲好?陈玉聃的思路是,把最深刻、最前沿的东西做到深入浅出,让每一场讲授变得生动有趣。
他的讲授中,玛格丽特匹萨、《权力的游戏》《哈利·波特》等“90后”“00后”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常常能与国际政治的专业知识不期而遇,在讲到饮食和外交时,他还会带一些自己做的点心与学生们分享。
在他看来,站在复旦的讲台上,既不能把课上得很生硬,也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要以小见大,从这些有趣的东西中得出深刻的道理,才是对教学者真正的考验。”
做研究需要关怀人类命运
“他有深厚的人文和美学素养,擅长古琴、击剑,喜好听歌剧、逛博物馆。在老师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国务精神的包容和丰富——不仅要我们做一个卓越为公的青年,还要做一个有更高审美趣味,真诚而美好的人。”有学生这样评价陈玉聃身上的“文艺”气质。
在这位“文艺青年”的课堂上,国际政治与文艺常常会不期而遇。比如,他会以“国际政治与文艺的邂逅”为题,从文学、博物馆、音乐、体育、饮食等方面着手,以不同的视角勾勒出国际政治与文艺不期而遇的场景。
“文艺是一种镜像,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政治最深邃的那些事物。” 在陈玉聃看来,在传统研究中,人们一般更关注国际舞台上的政府首脑、外交官、名流等,普通人往往被排除在外,国际政治与文艺的联结交点,能让大家关注到更多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把更多的普通人拉回到了国际政治的视野之中。“做研究要有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国际政治包含着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只是抽象的框架、组织和制度。”
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人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必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于是,陈玉聃指导学生进行反事实研究,思考假如一个事情没有发生或者和历史不一样,会有什么样的走向,最后结果会怎样。“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进行因果关系的检验。”
在这个过程中,他要求小组同学明确分工,分别负责事件背景、要素分析、反事实分析、批判、总结等板块,确保公平性、参与性和互动性。
“多年之后,学生也许已经不记得具体概念,但课上一个思想的火花、一次思维的碰撞可以伴随着他们成长。”陈玉聃说。
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在学术科研中,陈玉聃力求做开拓者、探路人。
多年来,他的研究成果体现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这促使他在教学和育人的过程中,不仅有国际政治和世界议题的基本面向,还有不少对中国经验的扎根、对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发扬。
“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是陈玉聃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他引用《易经》“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和《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点,希望学生们从世界的角度去看世界,学习人类一切伟大的文化成果,从而理解天下、改变天下。
在陈玉聃看来,国际政治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都需要思考人类作为共同体、作为集群生活的社会性动物,最终将通往何方。他希望经由思想史和文化艺术的路径,在国际政治领域走向对人之主体性的肯定、对人之丰富性的确认和对人之命运的关怀,从而为国际政治寻回“人”,这也是他希望传授给学生们的研究理念。
“陈老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好老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田野说。
在陈玉聃的悉心指导下,田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始探究中国古代国际政治体系和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申博论题。“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陈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他对中西方政治思想的传授,对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国际政治思想史领域,国内国外都有丰富的思想。”陈玉聃希望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为学生们种下“思想种子”,像钟扬老师保存种子那样,把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思想保存和传承下去。“也许有些种子现在不适合开花,期待学生们有朝一日能在特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中用到它们,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陈玉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