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翻页,梦想续航。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向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广大海内外校友和“复旦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新年的祝福!
回首2023,这是在赶考之路上奋楫前行的一年。复旦人紧扣“强国建设复旦何为”的时代之问,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交出了“复旦答卷”。
这是一份有深度的答卷,干部师生在学思践悟中起笔落墨、解题破题。全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我们组织开展“切问近思”大调研,凝练建设“第一个复旦”之“八问”,形成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天马山共识”,从“光华楼上提问题”到“邯郸路上解问题”,完成四大“急难愁盼”任务、八个“马上办”民生项目和66个实事项目,校院逐项整改问题405条,推动制定和修订制度方案近百项。新征程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力转化成为推动复旦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强大动力。
这是一份有力度的答卷,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硕果累累。我们完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总体方案编制,启动新一轮研究生“博英计划”,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新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8门,新建数学、生物学2个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首次举办8个高水平暑期国际学校。获批建设广州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新牵头或参与合作建设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新成立7家实体运行科研机构。牵头承担教育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重大专项,获批建设2家教育部首批联合研究院,成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服务中心。这一年,“双一流”建设中期目标整体达成,优势学科加速冲顶。4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13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创历史新高,1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并列第一,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奖获奖数稳居第一。彭慧胜、沈维孝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周俭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赵东元、葛均波、金力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孙关宏、周振鹤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雷震获陈省身数学奖,冯建峰获德国洪堡研究奖,彭慧胜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等。所有的成就,都离不开辛勤的奋斗,每一名师生员工,都是复旦的英雄。
这是一份有高度的答卷,我们选择从更艰难的“北坡之路”向“珠峰之巅”攀登。率先部署全国高校最大的异构智算平台CFFF,发布国内第一个对话式大语言模型MOSS,获批组建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引领科研范式变革。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