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向晨:学生创造力是无法想象的

作者:张泽熙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4-01-03


光华楼西主楼25楼灵气氤氲,这里聚集了一群热衷思考的哲人。常常有一个身影,在办公室和研讨教室间奔波,他就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孙向晨。

今年教师节,孙向晨被评为复旦大学“钟扬式”好老师。在他心目中,“正心明志、爱生如子、治学严谨”是成为一名好老师不可或缺的品质。

课堂上的点灯人

 “西方近代哲学”是哲学本硕学生的必修课,这门课难度大、问题域广、历史跨度长,而孙向晨不想把它讲成一门“概论”。上课时,他总会在简短介绍哲学家的时代和生平后,就迅速引导同学们进入核心的“问题意识”。

“孙老师上课条理清楚,一篇大纲就相当于西方近代哲学的知识图谱了,他会结合哲学概念的古希腊词源,而对于文本细节他也信手拈来。”2015级哲学学院本科生刘勤说。

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严格的思辨能力训练是孙向晨一贯重视的。课上,他会将12人分为一组,鼓励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围绕一个话题各抒己见、思维碰撞,通过训练提升表达能力,锻炼学术回应的素养。

懂得发掘不同学生的潜力,像指挥家一样让各个乐器都能在合适的地方发挥所长,共同演奏交响曲,这是学生们对他的感受,此外,他还会分解学习任务,设置固定频率的随堂小测试,让大家巩固基础知识。“我会考虑文本本身的重要性、阅读难度以及在知网上的出现频率,以防学生过多借鉴其内容而惰于自身对文本的梳理和思考。”

孙向晨担任了12年多的哲学学院院长、11年的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即使面对众多繁重的行政工作,身兼数职的孙向晨依旧于教学第一线倾注心力,始终坚持在课堂上和学生保持“最亲密的距离”。

让学生变得充盈丰满

课堂之外,孙向晨更在各项事务中散发着人文学者的激情与活力。

作为通识教育中心主任,他重视全面的人文启发。在他看来,“专业知识的教育锻造学生在特定的领域的系统性学习方法,而通识教育以点带面,给人‘自我发现’的过程,两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变得充盈丰满,也就具备了‘终生学习’的能力。”

结合人文启发的理念,彼时作为哲学学院院长的他,参照国外前端的教育理念,筹备多年,带领团队持续推动、整合多个学科,在学校的支持下,最终于2021年成功落地了复旦大学政治学、哲学与经济学(PPE)专业,并于2022年、2023年通过层层选拔招收培养了两届学生。

除了PPE项目外,依托自身和学院的人际资源,他还持续努力引进哲学界人才,推动发起和完善许多其他学术项目和学院组织机构,包括中国哲学的英文硕士项目、应用伦理的专业硕士学位、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艺术哲学系等,在他的奠基性的努力下,这些项目和机构正蓬勃发展着。

孵化新专业、项目、组织机构的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哲学的普惠作用。

2022年,在他的推动下,抖音账号“复旦哲学”正式上线。哲学学院老师陆续走上新媒体平台,为公众讲解《理想国》《共产党宣言》《春秋》等多部重要著作。他本人也走进直播间,带来一场题为“如何在汉语世界中理解西方哲学史”的讲座,收获了160多万点击量。

经验丰富的大朋友

忙于学术研究及行政工作的同时,孙向晨依然对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不少人亲切地称他为“经验丰富的大朋友”。

在孙向晨看来,哲学不仅仅是一门专业,也是“自我解放的事业”。他认为,“当学生把自我解放出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的创造力之强是无法想象的。”

希望学生完善自我、思考自我,尽可能以独一无二的姿态在这个世界追求自身的发展,这是孙向晨多年来秉持的教育理念。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