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本科一年级起加入复旦大学校史协会,曾于复旦115周年校庆时为“复旦大学校史馆全景导览系统”录制讲解音频,并多次为校内外各行业、各年龄段的参观者提供讲解服务。自今年8月起,成为校史馆志愿讲解队的新一届队长。
碧瓦朱檐映白墙,一座校史馆承载着百年“复旦记忆”。作为校史的学习者和传播者,每位校史协会讲解队员都肩负着讲好百年发展史、讲好老校长故事的责任。3年前,作为新生来到复旦,最感兴趣的就是校史。当时就想,了解学校的历史发展,包括每个学科的建设历程和研究成果,也是积累多方面知识的好机会。
带着这样的期待,我加入了校史协会。讲解校史本身是一项志愿服务,传承的是李登辉校长提出的“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我觉得理解校史,让更多人了解校史,是我作为复旦人应该做的一件事。而当我们发现自己讲述的故事引起了他人的感动和共鸣时,就更会从中收获鼓励,因而产生持续投入的动力。
每年的八月底到九月初,校史讲解员最忙碌。如何为新生带来难忘的“校史第一课”?讲解队要提前组织队员练习特别修订的“精华版”讲解稿,根据参观时间制定详细的排班表,保证每个时间段都有讲解员在校史馆待命,相互配合,完成一场场紧张衔接的讲解。今年的数据显示,从8月28日到9月7日的十天内,讲解队为超过1万人次的新生进行了讲解。
针对不同的观众,我们有不同的讲解重点。比如,针对理工科院系的同学,重点介绍复旦人为早日实现国家自主创新,在各个科研岗位上攻坚克难的关键突破,例如复旦研制的第一支医用X光管,第一台大型电子模拟计算机等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来参观时,我们肯定会详细讲述陈望道老校长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而面对新闻学院的同学,我们不仅会讲到北碚新闻馆如何成为了“夏坝的延安”,还会介绍抗战时期复旦新闻人勇敢奔赴前线发回重要战地报道的故事。
在所有的讲解中,我们始终是以薪火相传的复旦精神为脉络,展现每一代复旦人所承担的时代责任及其所实现的卓越成就,展现复旦学子的认同和担当。
成为一名合格的校史讲解员在通过面试后要参与一次集体讲解培训,通过基础考核进入试讲,完成一定数量的讲解任务可正式上岗。
我刚开始讲解时,过于依赖讲解稿,表达生硬,不善于把握时间,与听众的互动也不够充分。意识到问题后,我尝试组织个人的讲解稿,重新整合知识点,使整体表达做到详略得当,内在贯通,并根据听众的现场反馈不断调整。
如何平衡学业和讲解工作,对每位讲解队员都是考验。为此,我努力寻找平衡应对的有效办法——利用碎片时间积累校史知识,锻炼表达能力。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在讲解过程中发现研究兴趣,得到鼓舞,收获启发,让校史讲解和专业学习相互促进。
成为队长后,我更关心如何充实新成员们的讲解体验,如何激发大家的热情,让每位讲解者都能在讲解中获得成就感。今年,讲解队更新了面试的内容和形式,每位报名者要自主选择校史中的一位人物或是一件文物,现场完成2-3分钟的脱稿讲解。
仰望复旦百年星空,校史为我们提供了一本丰富的“追星”指南,带领我们走近一位位学术巨匠,了解他们的治学与人生经历。在讲解校史的过程中,前辈的故事给我带来莫大的激励,使我认识到有限的生命原来可以实现如此丰富而开阔的境界,也引领我发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