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增嘏:学贯中西,一生深耕哲学学科

作者:胡慧中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12-26


他深耕哲学研究,是复旦大学外国哲学学科的奠基者;他学贯中西,通晓英、法、德、俄等多门外语;他教书育人,以“手工作坊式”的精耕细作,悉心培育学生;他与书籍结缘,与夫人先后担任复旦图书馆馆长……他便是上海社科大师、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全增嘏。

125日,全增嘏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文科图书馆特藏中心举行,全增嘏先生纪念文献展在卿云书屋揭幕。全增嘏家属、弟子及后辈学者济济一堂,追忆大师精神风范。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哲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图书馆共同主办,是复旦大学“致敬大师”系列活动之一。

学贯中西 在复旦多领域遍洒星光

全增嘏出身书香门第,是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的后裔,13岁便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读书。赴美留学期间,全增嘏以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勤勉求知的态度,给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用两年时间获得斯坦福大学哲学学士学位,三年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并修完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课程。他还担任过哈佛大学辩论队队长。

归国后,全增嘏先后任教于多所大学,在《中国评论周报》和《天下月刊》上编辑和发表英文文章,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从上世纪40年代起,全增嘏任教于复旦外文系,担任系主任,直至50年代中期复旦筹建哲学系,转任哲学系教授。

在外文系任教十余年,全增嘏对外国文学尤为关注,对狄更斯小说更是情有独钟。全增嘏的夫人是复旦中文系教授胡文淑,他们共同翻译的狄更斯小说《艰难时世》,堪称图书翻译的楷模佳作。

全增嘏英文造诣很深,笔译、口译、中英文互译,样样精通。他还曾和物理系王福山教授等翻译了多本高难度的自然科学名著,如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等,其高超的英文水平、深厚的知识底蕴可见一斑。在全增嘏看来,专业英语能力也是学好西方哲学的必备技能,因此亲自培训学生的专业英语。

融会贯通 拓耕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西方哲学是全增嘏学术研究的重点领域。出版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洋哲学小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不到五万字,却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20世纪初)2000多年西方哲学思想的演化发展历程,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是一本专业性与普及性兼具的读物,是国内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开创性著作。

复旦大学哲学系原系主任黄颂杰曾撰文评价《西洋哲学小史》,认为此书凝结了导师全增嘏一生做学问、从事教学科研的特点:融会贯通,深入浅出。

1956年,复旦大学哲学系成立,时为复旦大学外文系主任的全增嘏转到哲学系,担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和逻辑学教研室主任。 1961年初,全增嘏率先在复旦开设现代西方哲学的课程,当时全国高校“只此一家”,不仅奠定了复旦大学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基础,而且开创了中国现代西方哲学教学的先河。

70年代末,全增嘏带领复旦哲学系全体西方哲学教师,主编从古希腊至现当代的《西方哲学史》(上、下册)。此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西方哲学史研究的一个新起点,是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成为学习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参考书。

薪火相传 凝聚哲学学科发展力量

1962年,全增嘏开始正式招收西方哲学的研究生。从那时起,复旦第一宿舍全增嘏家中的起居室,成为学生们的课堂。

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建立学位制度后的首批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哲学系第一位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全增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哲学研究的知名学者、中坚力量。

“我觉得不只是全先生一个人使西方哲学史学科和哲学系发展起来,而是以全先生等‘五老’为核心,有一种凝聚的力量。这种凝聚的力量,不仅只是学问的力量、学术的力量,而且是一种做人的力量,一种品格的力量。”复旦哲学系教授余源培在座谈会上动情地说,“饮水思源,我们永远感恩和怀念全先生等老一辈学者,他们永远活在哲学学院的骨子和精神里。”

1304复旦-3.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