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3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办新闻传播学学科周,开展多场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学科成果展览。11月8日,在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当天,学院还推出特别策划,举行“记录中国”实践项目总结会、致敬大师主题展、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
学术报告:
扎根中国,面向世界
学科周期间,新闻学院举办6场学术报告,邀请海内外学界、业界专家就新技术变革、媒体环境变化与应对、国际视角下的战略传播、中国经济与城市发展等主题进行讲授。
11月6日晚,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李泓冰为同学们带来学科周的首场讲座。11月7日,新闻学院蔡冠深报告厅连续举办两场学术报告,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伍江,人文财经观察家、《南风窗》《第一财经日报》原总编辑秦朔分别主讲。
11月10日,悉尼大学校长、教授Mark Scott AO就“新技术变革与未来大学教育”的主题与师生展开交流。11月10日、13日,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媒体学院教授Thomas Gerald Goodnight主讲“世界与中国”全球讲堂第十四期。
11月5日,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暨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之新闻传播学篇在新闻学院屠海鸣图书楼召开。本届年会以“切问近思: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下设四个分论坛。
成果展览:
融合创新,追求卓越
学科周期间,新闻学院举办两场学科成果展览。学院屠海鸣图书楼三楼,设有“以新闻的名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文献展。展览通过展示与新闻学院相关的各类展品,以常展形式呈现学院九十余年从未中断的发展脉络和珍贵瞬间。
学院综合楼一楼,设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果展。学院自2011年起设立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现有新闻与传播、财经新闻、新媒体传播、战略传播、全球媒介与传播国际双学位等五个专业方向。展览体现了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跨学科交叉融合、实践实训、国际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汇报展示。
一直以来,学院为各专业学生量身打造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整合发挥复旦大学多学科的复合优势,实现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学院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新闻传播学科实践与案例教学,采用新媒体互动技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