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这个重磅会议在复旦大学召开

作者:赵天润摄影:成钊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3-12-12

12月11日下午,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座谈推进会暨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交流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杨卫出席并讲话。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出席并致辞。特等奖获奖成果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钟登华等作交流发言。会议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友群主持。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协办,复旦大学承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部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及有关部委属高校负责人,获奖成果完成人代表出席推进会。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此次,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首次单独设立高等教育(研究生)类别,产生284项获奖成果,涌现出一大批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成果。其中,复旦大学共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一等奖获奖数量实现新突破。

推进会上,举行首届“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颁奖仪式。该奖项旨在加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导师队伍水平,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激励在“四个面向”等方面为研究生人才培养做出卓越贡献的青年导师,共有来自20所高校的20名青年导师入选,复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雷震位列其中。

加快高校研究生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当中的引领作用

翁铁慧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多次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她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胸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办好研究生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以来,各地各高校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积极成就。下一步要进一步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规模扩大与内涵建设相协调,加快“双一流”高质量建设,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建强关键培养要素,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不断提升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杨卫表示,此次会议是关于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生类的首次交流会议,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将为今后研究生类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乃至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打下基础。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正处在一个历史上的转折点,研究生教育宗旨、教育驱动方式、教育内涵和外延都在全面变革,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候选成果的推选机制,进一步深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教育理论研究,进一步拓展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宣介推广形式,发挥好获奖成果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解冬代表上海市政府向教育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单位对上海高等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上海把抓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下一步,上海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围绕两个“先行先试”要求,加快构建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入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裘新代表复旦大学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对各单位对学校长期关心指导表示感谢。今年正好是复旦研究生教育的100年,学校始终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强校之基,近年来,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顺利完成首轮“博英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四个面向”构建“高精尖缺”创新型培养体系,形成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比翼齐飞的教育格局。围绕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结果导向,复旦将积极探索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全面提高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中国农业大学获唯一特等奖,“科技小院”成功奥秘何在?

拆掉四堵墙,架起四座桥,培训四种品德,中国农业大学获得本次教学成果奖研究生层次唯一一个特等奖。党委书记钟登华现场介绍了学校“面向农业绿色发展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在河北省曲周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探索创立了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经过近15年探索,形成了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以培养面向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需求的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创建了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四阶递进、五育并举”科技小院新模式,创立了“零距离爱知笃行,干中学追求卓越”立德树人实践教育新理念。

项目通过研究生长期驻扎生产一线,在“零距离感悟三农、零距离创新科技、零距离服务生产”中拆掉学校和社会,学科之间、教学与科研、教与学的四堵墙,架起高校对接乡村、师生深入基层、人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四座桥,培育学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上下求索、为民造福的四种品德。

2022年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通知》,支持全国30省区68个培养单位建设780个科技小院。科技小院模式已推广到老挝和非洲8国,2021和2022年连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布。

现场,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严建华,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段丽萍,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邬志辉作为一等奖获奖成果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袁靖宇,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树声作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代表,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杰,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吴建军,南昌大学党委书记罗嗣海作为高校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赵巍胜作为“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获奖者代表分别发言。

推进会前,与会嘉宾参观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展。

复旦3项成果入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上午,在获奖成果交流研讨会上,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20余所不同省市、高校院系获奖成果项目代表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医教协同人才培养”等5大主题,分享新时代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复旦大学3项成果入选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分别是——

构建分类培养体系,践行“四个面向”使命:复旦一流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实践

如何破解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同质化问题?“经过二十余年探索实践,复旦大学建成‘一体两翼’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形成以‘一流研究生培养’为目标,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翼’齐飞的研究生教育新格局。”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在研讨会上说。

2021年11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的第二、三、四完完成人全部为复旦培养的博士生。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复旦研究生教育实施人类表型组等国际大科学计划,率先设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实施申请-考核制、长学制、“卓博计划”等改革,构建多层次进阶式本硕博贯通课程体系,打造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学术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体系。

打破以院系为主体培养研究生的单一模式,以“首席科学家牵头+青年研究员为骨干+博士生为主体”方式组成创新团队,构建以战略需求为导向-高端科研平台为主体-高水平师资为驱动-一流研究生培养和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为目标的科技创新链与人才培养链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模式,复旦以知识创新为内核的 “高精尖缺”人才培养体系,让学术学位更“高”。

服务需求、提高质量: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与创新实践

新时代新医科新要求下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国家临床医师规培政策下如何培养高层次临床医生?

“聚焦‘健康中国’和‘双一流建设’需求,我们首次提出大健康视域下医学人才培养的‘三大转变’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组合拳的‘三种模式’,医学教育教材建设的‘九新理念’;率先构建新时代‘MD+PhD’双学位教育,交叉融合‘Med-X’新模式,临床专博‘5+3+X’培养新体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在研讨会上说。

“顶天立地”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于同隐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除了在成果交流研讨会做介绍的两项一等奖成果外,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针对“如何培养引领国际学科发展和解决国家重大技术难题的创新人才”这一问题,历经几代高分子人的探索与实践,创立形成以“尊重学生、甘为人梯、敢为人先、心怀大局”为内涵特征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于同隐模式”。

成果以“多学科交叉融合孕育创新理论、深厚基础理论准生颠覆性技术、协同攻关推动服务国家战略”为培养路径,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精尖缺拔尖创新人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届“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获奖者都有谁?名单来了!

制图: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