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遇见越剧:传承经典推陈出新

作者:刘栩含、章佩林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11-28


中文系教授骆玉明,国家一级导演孙虹江,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徐(玉兰)派”小生钱惠丽1116日下午相聚复旦,分别从研究、改编、表演的维度探讨、解读《红楼梦》,畅谈当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邂逅越剧这一艺术形式,是怎样做到传承经典、推陈出新。

初冬的寒冷并未磨灭学子的热忱,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们早早入座等候,期待着与老师们共赴这场精神盛宴。

“人走向自由的第一步,就是走向自由的爱情”

很多人谈及《红楼梦》,首先想到的还是宝黛的爱情。《红楼梦》结构复杂,规模宏大,贯穿始终的“线”中心线索是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这三人恋爱和婚姻的故事。三位与《红楼梦》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师,却娓娓道出新意。

 “《红楼梦》以宝黛的爱情为线索,但它相对于其他‘才子佳人’模式的小说,有一定的突破性和某种现代性。”骆玉明认为,宝黛感情悲剧描写与塑造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对爱情与婚姻这两个古老命题关系的崭新看法。

“这是一种纯粹的、诗意的爱情,与婚姻没有任何关系。婚姻的对象可以被替代,但爱情不可以,即使是死亡,也无法抹煞相爱之人的独特性。”宝黛的爱情建立在彼此相互试探、证明所形成确认的共同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之上,而非“门当户对”的家族本位观念,这种自由恋爱在古代是不被允许的,因此叛逆性是他们爱情的基础。而这,在传统小说里根本没有。

中国古代文学中写“才子佳人”模式爱情故事的经典先有《西厢记》,后有《牡丹亭》,再后来是《红楼梦》。骆玉明表示,这三个作品汇聚在一起时,是中国古典文学对爱情的歌颂和追求的强烈表现。《红楼梦》里,爱情与婚姻的剥离,意味着人开始从封建社会的枷锁与藩篱中寻求解放,追寻生而为人的主体性之所在。“人走向自由的第一步,就是走向自由的爱情。保持生命的美好、理想与诗意,是《红楼梦》所要表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除宝黛爱情外,《红楼梦》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也都独树一帜。骆玉明以“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这一书中令人耳熟能详的话语为例,剖析《红楼梦》赞美女性背后的深层原因。这句话从六岁的贾宝玉口中说出,是一种不依赖于社会经验的神话表达,也是对作者态度的隐喻。

“男人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主体的承担者,这一主体已经腐烂不堪,男人也必然像泥一样浑浊;而女人相对偏离封建社会的话语权中心,因此更多保留了人类美好、纯洁的品格。”骆玉明深刻精湛又不失风趣的解读,让《红楼梦》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飘荡全场,现场的气氛渐入佳境。

“《红楼梦》与越剧,互相成就”  

孙虹江导演从改编的视角出发,讲述作为小说的《红楼梦》与越剧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如何碰撞出独特的生命力。“越剧的抒情性、美感,能很好地契合《红楼梦》这部富有人文情态的作品的美感。”越剧与《红楼梦》的相遇,是一场“相互成就”。

1958年,第一代越剧版《红楼梦》问世,首演即成开山立宗的经典。1978年电影上映,更是产生巨大影响力。

改编人员如何对原著线索、结构极其复杂的故事进行情节上的保留与取舍?孙虹江回忆,当年主创团队反复阅读原著,寻找切入点,在1958年首演版四个半小时的基础上,修改精简到3个多小时的经典版、大剧院版以及1120日将来校上演的精选版。

曹雪芹的《红楼梦》原稿,留存至今的只有前80回,想要改编《红楼梦》,必然要面临如何处理80回后剧情的问题,是采用高鹗续书版本,还是根据原著线索进行独创?

舞台上的每一个微小细节,都是创作者心血的凝聚。87版电视剧《红楼梦》根据小说的预言、脂评里透露的信息,推导出80回后的剧情,故事跟高鹗续书的后世社会完全不同。那么,越剧为何引用高鹗版的剧情做改编创作?孙虹江以“宝玉哭灵”这一越剧版本的经典片段为例,讲解改编创作的心路历程。“原著中没有‘宝玉哭灵’这场戏,但这个设计可以增加戏剧冲突,满足舞台表演的需求。这一改编,既增加了人物情感抒发的分量,也让观众更加贴近了解角色的心理与境遇。”

“《红楼梦》是我艺术生涯的主题曲”

 “我学了多少年越剧,就唱了多少年的《红楼梦》。”作为越剧的徐派小生,钱惠丽从出道开始,就一直在舞台上演绎“贾宝玉”,是出演越剧《红楼梦》次数最多的演员。等到艺术上日臻成熟后,也未曾离开过《红楼梦》这部戏。“它成为我艺术生涯的一首主题曲。”钱惠丽说。

“贾宝玉这个人物是徐老师的巅峰之作,我第一个要模仿的作品就是巅峰之作。”钱惠丽笑谈。从起步到现在,如何传承“贾宝玉”这个经典人物?“前期我摘了徐老师的‘果子’,老师怎么演,我就怎么演。演多了后,我发现这样远不够,就反复看小说‘补课’,听红学家的研讨会,从中汲取养分,去刻画角色。”钱惠丽说至今尚未读透《红楼梦》,但作为越剧演员,要以越剧特有的方式把人物传递给观众。

钱惠丽初次接触越剧就是电影版越剧《红楼梦》,那时她还不知道《红楼梦》有原著,但清楚地记得越剧版《红楼梦》是如何影响了一代人。“当时许多人宁可省下饭钱买票去看,因为这是我们需要的情感与诗情画意。”越剧对《红楼梦》的普及与推广,也深刻地影响钱惠丽日后的从业与舞台艺术。

讲座最后,1120日将在学校上演的精选版越剧《红楼梦》的两位主演、上海越剧院三团青年演员俞果和陆志艳登场,表演越剧《红楼梦》中“宝黛初见”和“共读西厢”片段。钱惠丽从专业性角度给予指点。在声与形的交融中,讲座在欢快的气氛中走向了尾声。

1301复旦-7.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