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图书馆里书写关于“努力”的梦想

作者:李钒菲、黄紫辰、董小童、田修齐、粟子骞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11-16


校图书馆是热搜的一个常客。每年底,校图书馆的“放榜”总会引来关注和哗然:“打卡王”孔同学,来了1424次;风雨无阻爱学习的潘同学,在馆天数301日;最爱泡图书馆的陈同学,在馆时长2325.5小时;“早鸟”李同学,168次开馆就来;“夜猫”王同学,225次学到闭馆……

有学者认为,大学图书馆代表了一种特殊的可能性。在许多复旦人心里,图书馆同样是校园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私人空间、自习体验、故事发生之所,也是灵感和力量之源。

“复旦人周报”今年6月向师生发放问卷,回收123份,其中文科专业46人,社科专业33人,医科专业24人。这123名人中,近一半的成员每周去一次图书馆,有5%的受访者每天前往。

“图书馆像一个黑洞,一旦进入,就不能也不会轻易出来。”社科专业的栗色说。和她类似,超过40%的受访者每次会在图书馆待上3-6个小时,享受一段相对完整的学习或阅读时光。

“第一次听到文图闭馆音乐的时候发现很好听,后来经常坚持到闭馆,听每天不一样的音乐。”像文科专业的@芋头一样常常踏着闭馆BGM走出图书馆的复旦人还有很多,闭馆音乐也随之成为了图书馆的重要部分。有一次闭馆时,邯郸校区20级文科专业的甜甜听到《夜空中最亮的星》便想起了最爱这首歌的高中英语老师。“他是个温暖、有力量的人,常常鼓励我们相信梦想并坚持努力。我跟老师分享这件事,他还很感动地发了朋友圈,感谢我们都没有失去‘会流泪的眼睛’。”

为什么选择图书馆?

枫林校区的当当饼干最常去医科馆,第一次去图书馆的场景让他记忆犹新:“大家不是像高中那样只管埋头做题,有的人在改毕业论文,有的人在看书、查资料,还有的人在复习,手边摆了很多资料书,你还能看出来有些人正在焦虑。”但相同的是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那种感觉让他深受感染。

从数据结果看,“书”和“借书”好像已经不再是图书馆价值的第一要义。36.73%的受访者几乎不在图书馆借阅书籍,而学习氛围好、距离近和设施完善才是受访者前往图书馆的核心驱动力,如22级德语系的辛木提到:“图书馆比咖啡馆要安静,又比空教室要正式。”除了复习备考,进行小组讨论、参加志愿服务或打印资料也会在图书馆内发生。

氤氲在图书馆内独特的气质是什么?每位复旦人有自己的回答。

对甜甜而言,图书馆是一个充满的“仪式感”的地方,每年91号她都会去文图打卡,“这是在传统开学日,我的‘小小仪式感’”。

一位匿名受访者将“图书馆”与“DDL”绑定,“它既帮我快速进入状态、高效完成任务;也会让我有点害怕那个氛围”。他只有在课业需要的时候才会走进图书馆,沐浴在一片宁静中,沉下心来以期迅速地做完手上的活。“图书馆太安静了,有时候咳一声嗽都觉得不好意思。”他说,“学着学着沉进去了,还会忘记打水。”19级社会学系本科生夜饮岛屿也喜欢图书馆的寂静:“来到文图二楼的阅览室俯视整个阅览室,会看到很有书卷气的画面,每当这个时候就会觉得,浮躁的我们还是会有沉下心来认真做事的时候。”

这种要“沉进去”的沉浸感来自于哪?邯郸校区文科生小羊认为,文科图书馆就像一个暖暖的踏实的小窝,可以和朋友互相陪伴、互为精神支柱。志同道合的伙伴不仅是故友,只要同坐在图书馆里,就是一起奋斗的战友。辛木表示,图书馆里陌生人的陪伴也是支撑她“不要摸鱼”的动力。

以图书馆为家的学生逐渐在图书馆内建立起领地意识,近一半的同学在馆中有固定选择的“风水宝座”。

其中,文图四楼和二楼、管院阳光房是邯郸校区内被多次提及的“好地方”,医科馆的三楼和B1是枫林校区同学钟爱的位置,江湾馆的靠窗座位是江湾校区同学最推荐的自习宝地。

小羊认为,单人单位、有预约不用抢位、有隔板、温度适宜且每个座位都有插线板是她青睐文图四楼的主要因素。“我喜欢文图二楼进门左转之后靠窗的座位,抬头就能看见明亮的窗子,窗外有清风徐来,草木荣欣。”夜饮岛屿说。

 还在图书馆读书吗?

据校图书馆网站数据,校图书馆共收藏纸本书刊、报纸合订本资源约546.4万册,其中中文424.7万册,外文121.7万册,此外还有约40万册线装古籍珍本。

除了寻常纸墨,校图书馆里还有一批鲜为人知的特殊馆藏。据图书馆特藏与数字化部的侯茜和李彦霖老师介绍,在1985年文图建成后,图书馆就设立过一个独立的特藏部门,1991年成立古籍部,2016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特藏与数字化部。“里面收藏的东西千奇百怪”是李彦霖对特藏的总体评价:一些没有装订的书籍、一些手稿、一些随着时间变为经典的旧书、一些没有公开发表的诗集或研究,所有特殊,即为特藏。

将近半数的受访者每学期在图书馆借阅的书籍数量在14本之间,只有7.16%的受访者会借阅6本以上。

在借书者中,有超过半数的同学会遵循兴趣导向借书。“图书馆是很包容的,你能找到很多惊喜的书。”SEN表示自己在大学几年期间大概借了三四百本书,除了会借阅法学专业的书籍以外,他也常常被文图四楼的文学艺术书库所吸引,“阅读与自己学科的学术没有太大关系的书是很放松的一件事。”

辛木曾盲选了三本喜爱的诗歌集,“当时是去文图想找余秀华的诗集,找了二十分钟没有找到,于是在书架上随机找了三本书,分别是宋客的《云后的世界》,车攻的《九月雪》还有一本汪国真的诗选。”而随手拾取却让他印象深刻,“打开书才发现宋客这个诗人的年纪比我还小,你甚至可以在翻阅中看出他写诗的进步。”读这几本书让辛木养成了摘抄诗句的习惯,“那是一段非常幸福的时间”。

但相比于线下借书,42%的受访者更喜欢通过z-library、微信读书、校图书馆网站等线上平台阅读。

关于电子书与纸质书之间的讨论从未停止。夜饮岛屿偏爱纸质书:“在图书馆借书,我经常会看到之前读书人的批注。这是一种前现代的罗曼蒂克的交流方式:在同一个地方,也有一个人曾和你思考过同样的问题。书籍中所承载的知识和故事,是可以跨越时空媒介的,你可以在不同时空的人身上获得相似的情感共鸣。”


——— 背景链接 ———

1918年,学生集资购书成立戊午阅书社,复旦大学图书馆初创。现在的复旦图书馆由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馆、江湾馆、古籍部组成,馆舍总面积62,137平方米,阅览座位总数4,490个,周开馆时间105小时,日均接待读者7,000多人次。

1299复旦-7.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