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扬式”好老师】孙向晨:“当学生把自我解放出来时,他的创造力之强是无法想象的”

作者:张泽熙摄影: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3-11-14

光华楼西主楼25楼灵气氤氲,这里聚集了一群热衷思考的哲人。常常有一个身影,在办公室和研讨教室间奔波,他就是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孙向晨。

今年教师节,孙向晨被评为“钟扬式”好老师。在他心目中,“正心明志、爱生如子、治学严谨”是成为一名好老师不可或缺的品质。

课堂上的点灯人,“交响乐团”的指挥者

“西方近代哲学”是哲学本硕学生的必修课,这门课难度大、问题域广、历史跨度长,而孙向晨不想把它讲成一门“概论”。上课时,他总会在简短介绍哲学家的时代和生平后,就迅速引导同学们进入核心的“问题意识”。

“孙老师上课条理清楚,一篇大纲就相当于西方近代哲学的知识图谱了,他会结合哲学概念的古希腊词源,而对于文本细节他也信手拈来。”2015级哲学学院本科生刘勤说。

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严格的思辨能力训练是孙向晨一贯重视的。课上,他会将12人分为一组,鼓励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围绕一个话题各抒己见、思维碰撞,通过训练提升表达能力,锻炼学术回应的素养。

彼时,2015级哲学学院本科生杨吟竹刚上大一,在哲学学院学习的课程以哲学史为主,她对各种哲学流派与立场颇有眼花缭乱、难以抉择之感。

在有关笛卡尔讨论课上,孙向晨听了她关于《谈谈方法》中人类心智的报告后,敏锐地发现了她潜在的学术兴趣,并精准地向杨吟竹推荐了相关研究方向,“在他的鼓励下,我意识到了自己真正的学术兴趣所在”。如今,杨吟竹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受孙向晨当年启发,她如今的研究方向是心智哲学。

懂得发掘不同学生的潜力,像指挥家一样让各个乐器都能在合适的地方发挥所长,共同演奏交响曲,这是学生们对他的感受,此外,他还会分解学习任务,设置固定频率的随堂小测试,让大家巩固基础知识。“我会考虑文本本身的重要性、阅读难度以及在知网上的出现频率,以防学生过多借鉴其内容而惰于自身对文本的梳理和思考。”

为了对课堂小测验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2015级哲学学院本科生李静智每天强迫自己做高强度的精读训练,从大一的“摘抄式”,到后来形成结构化、体系化的读书笔记。“孙老师是我本科阶段在哲学学习上对我起到奠基性作用的老师。”

孙向晨担任了12年多的哲学学院院长,11年的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即使面对众多繁重的行政工作,身兼数职的孙向晨依旧于教学第一线倾注心力,始终坚持在课堂上和学生保持“最亲密的距离”。

启发学术之光,走进第二课堂

课堂之外,孙向晨更在各项事务中散发着人文学者的激情与活力。

作为通识教育中心主任,他重视全面的人文启发。在他看来,“专业知识的教育锻造学生在特定的领域的系统性学习方法,而通识教育以点带面,给人‘自我发现’的过程,两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变得充盈丰满,也就具备了‘终生学习’的能力。”

结合人文启发的理念,彼时作为哲学学院院长的他,参照国外前端的教育理念,筹备多年,带领团队持续推动,整合多个学科,在学校的支持下,最终于2021年成功落地了复旦大学政治学、哲学与经济学(Politics、Philosophy、Economics,下文简称PPE)专业,并于2022年、2023年通过层层选拔招收培养了2届学生。

孙向晨介绍,PPE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初设立,目前在世界一流大学中运行成熟,被誉为人文社科领域最顶尖的专业之一。如今在复旦,PPE专业是文科中第一个真正的跨院系的、跨学科的专业,依托复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三个教育部A+学科、“双一流”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具有强大的学科基础,并首创了国内“文科综合研讨班”,紧跟国际高水平大学PPE专业理念,强化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展大文科视野。

在大一第一学年,首届PPE专业学生就已在上海市人大、中金公司、经济学人、波士顿咨询等政府机关、企业智库、高新技术、电子商务、金融咨询等单位开展实习工作,并在暑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优异成绩。

除了PPE项目外,依托自身和学院的人际资源,孙向晨还持续努力引进哲学界人才,推动发起和完善许多其他学术项目和学院组织机构,包括中国哲学的英文硕士项目、应用伦理的专业硕士学位、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艺术哲学系等,在他的奠基性的努力下,这些项目和机构正蓬勃发展着。

孵化新专业、项目、组织机构的同时,孙向晨也非常重视哲学的普惠作用。

2022年,在他的推动下,抖音账号“复旦哲学”正式上线。哲学学院老师陆续走上新媒体平台,为公众讲解《理想国》《共产党宣言》《春秋》等多部重要著作。他本人也走进直播间,带来一场题为“如何在汉语世界中理解西方哲学史”的讲座,收获了160多万点击量,在他看来,“抖音媒介能让公众去接触和拥抱知识,帮大家填补学校课程筛选和专业所带来的余留的知识空缺”。

如今,“复旦哲学”粉丝量已有67万,点击量逾4000万。“社会对哲学的需求很大,复旦哲学能为大家提供一扇看得见风景的窗。”他希望以此启迪人们思考人生,通过具体的语境来推动公众学会批判性思考,正确地进行证明和推理,成为一个有分辨力的人。

生活中的大朋友,行走的哲思人

忙于学术研究及行政工作的同时,孙向晨依然对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不少人亲切地称他为 “经验丰富的大朋友”。

2020级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谢玄玄是从中文系跨考至哲学学院的学生,她坦言,第一次见孙老师时,心中充满迷茫和忐忑。

那天,孙向晨花了一个多小时与她详谈,聊哲学与中文的区别,鼓励她与室友多多讨论哲学问题,“说哲学要大家一起争论起来才有趣,还问我所选的课程、未来的计划,建议我勤学德语并且要抓住机会出国交流。”

这番谈话后,谢玄玄在研二时赴德国汉堡大学交换学习了一个学期,德语的积累让她敢于选德文的大课,购买一大摞德文哲学原著并深入阅读,感受德国高校的研究风格和学术氛围,从此,她坚定了日后继续走学术道路的理想。“敢于向外走,跨出人生的舒适区,再回头看,感觉自己变得更勇敢也更开阔了。”

在孙向晨看来,哲学不仅仅是一门专业,也是“自我解放的事业”,“当学生把自我解放出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的创造力之强是无法想象的。”

一位研究生在读博期间发现自己对哲学的热情逐渐冷却,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孙向晨引导他要勇敢取舍,将有限时间投入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上——最终,该学生找到了“人生的鼓点”——心理学。

希望学生完善自我、思考自我,尽可能以独一无二的姿态在这个世界追求自身的发展,这是孙向晨多年来秉持的教育理念。因此,在课堂外,他鼓励学生参加支教活动,走进艺术馆、美术馆,“增强现实感和经验感”。不少学生在其中找到了自我,有人毕业后去了英国学音乐,有人在篮球比赛、法语全球竞赛、话剧、音乐剧、合唱比赛中屡获大奖。

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孙向晨作为导师代表向毕业生们寄语

“大学为每一位同学的成长创造了珍贵的空间,让大家在这个阶段能安心读书和静心思考。教师们要保护好有天赋、有激情的人,鼓励学生打掉条条框框,发挥自己的生命力。”孙向晨说。

制图:段瑞怀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