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本北高速的银杏开始黄了,开题也近了。一文一理两名“学术之星”从选题到构思再到心态,贡献这份“开题攻略”,助力研究生们开题马到成功。
怎样提出一个选题
从已有知识体系出发。选题是开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一步。但选题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谢迪扬说,“选题的功夫在平日。只有对自己的学科和领域有整体的认识,对基础理论、方法有充分的把握,才能了解自己站在什么位置,该往哪个方向走。”
所以,当苦思冥想很久却依然无果时,谢迪扬建议先放下“找选题”这个执念,重新梳理一下自己对兴趣领域已有的专业知识架构。“这种梳理应该带着反思和深究的态度。”一个精彩的选题或许已经藏在过往积累的学习经验之中。
有目的地查找和阅读文献。开题阶段的文献阅读有两个目标,一是补充对兴趣领域原有的知识体系,二是经过阅读和思考来形成具体的论文题目。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
就目标一而言,王勋建议理科同学可以先从所选领域权威期刊的高分综述读起,快速了解兴趣领域过往研究的脉络,更精准地定位自己的研究。谢迪扬为文社科同学补充了两点服务于目标一的提醒,一是兼顾纸质文献。她提供了一种高效查缺补漏的方法:“首先通读目录,从中找到和自己选题方向相关的章节或段落,再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好记录。”二是文献检索时要注意同一个关键词的不同表达方式,尽全面地获取相关文献,“因为对关键概念的认识水平往往决定了一个研究能到达的上限。
就目标二而言,王勋和谢迪扬都认为应该首先关注领域内有影响力学者、期刊的文章,引用量也是选择文献的标准之一。王勋认为“文末的comments部分也值得重点关注。”作者会在此处直接说明研究不足以及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自身的反思和评估就为选题提供了绝佳的思考基点。此外,将文章内容与已有资源相结合也是一个思考角度,例如考虑“文中用的方法能不能适用于现有一手材料”,或是“对于同样的材料还有哪些新的研究角度。”
让思维与时代同频共振。要提出有价值的选题,不可或缺与时俱进的眼光。在选题过程乃至在整个研究生阶段,都需要充分关注所在领域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学术会议是了解当下研究进展的有效媒介。谢迪扬认为可以从感兴趣的论域开始,进一步检索重视该论域的期刊,学习文章的思考方式,从而找到自己的选题。另外,像法学、国际政治这样和当下世界紧密相关的学科,还需要留意时事政治的变化,微博、微信公众号也是获取最新信息的重要渠道。
王勋表示,理工科同学也可以从“自己的研究能够解决什么现实问题”的角度来思考选题。理工科同学每天到达工位不用急着一头扎进研究,可以先浏览重要的公众号或预印文网站。了解相关研究的最新动向不仅有助于完善自己的研究,也能尽量避免无意义地重复已有研究成果的窘境。
有了选题,如何计划研究
从解题开始。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是开题报告的主体部分。谢迪扬认为研究内容的设计一定要贴合题目,“研究的标题本身就包含了要研究的内容。”议把题目拆分为几个小部分,它们可以相互并列,也可以层层推进,只要能够服务于文章中心问题的解决即可。随后,再列出各部分涉及的参考文献,在此基础上计划阅读和写作的进度。
理工科文章的结构一般可以遵循固定程式,将题目所定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填充进去即可。因此,相比行文结构,研究步骤的安排和计划更为重要。“在设计研究内容时一定要谨慎评估可行性。”王勋说,“对获取材料的难易度、实验设备的可用性以及数据处理所需的时间,都要心里有数。”
向优秀学位论文学习。在计划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时,还应该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秀研究。谢迪扬提示可以从“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历年获奖论文中学习博士论文的写作方式。此外,校图书馆官网专门提供了本校学位论文的检索服务,也能为大家学习学位论文的谋篇布局提供参考。
保持开题好心态
焦虑迷茫时,不妨给自己按个暂停键。科研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焦虑和迷茫的时刻,开题阶段也是如此。当被问及如何应对焦虑期,王勋回答:“换个心情,重新开始。”在思路停滞时,他会通过运动和旅行来缓解压力。“要善于察觉到自己的状态,当情绪已经压过理性的时候,可能就是身体在提醒你休息了。”他认为这时候与其和自己继续内耗下去,倒不如出门走走,调整好心态后再回到工作中。
别想太多,去找导师吧。在开题过程中,和导师保持充分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可能有些同学会担心自己没做足准备或问题太“傻”而不敢及时和导师沟通。谢迪扬认为完全不用有这样的疑虑,一定要敢于让导师了解自己的状况和想法。
“不用等到一个想法很完善了才去找导师,想到什么都可以直接聊,而且微信不如面谈。”谢迪扬说。她会根据老师的上课时间,选择一个课间和老师面对面沟通。王勋也认为应该积极主动和导师沟通:“特别是当你在一个很大的课题组,只有多找老师,他才能知道你的困难在哪里,怎样去帮助你。”
开题答辩要有一颗敞开的心。开题答辩不是一场战争,不必用防御的姿态来应对。“老师们一定都希望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研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来说是很宝贵的帮助。”谢迪扬说建议在保证完整呈现自己开题计划的基础上,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评审老师。老师的提问会给同学们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研究计划的契机,回应老师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和完善的过程。
王勋也认为,应当珍惜开题答辩的机会,最好提前打印开题报告交给评审老师,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来熟悉你的研究。“对老师提示的风险点和建议,一定要做好记录,认真思考解决方式。”他说,“后续也可以和评审老师继续交流。”
王勋 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第十四届“学术之星”。研究方向为新发传染病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与疫苗评估,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等科研项目。
谢迪扬 法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第十四届“学术之星”。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基本理论,其高质量论文多次在《学海》、《南大法学》等CSSCI期刊上发表,多次在“中国国际法年会”等高规格的学术论坛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