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钊猷:用一生做成两件半事

作者:胡慧中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11-13


伴随着台下师生的掌声,一位身穿西服、精神矍铄的老者,被搀扶着走向演讲台。此前的几分钟,会场为他响起两阵掌声,一次是入场时,一次是主持人介绍时。这位耄耋老人,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外科学家、小肝癌研究奠基人、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名誉所长汤钊猷教授。

1024日晚上,“我一生做成两件半事”人生分享会暨新书发布会在复旦大学举行,蔡冠深报告厅内座无虚席。93岁高龄的汤钊猷分享他妙手回春的“控癌三部曲”、从医七十载走过的人生之路,并与复旦师生对话交流。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在致辞中表示,10月份是“文化校历”的学风建设月,汤钊猷先生就是复旦学风的写照,“希望越来越多的像汤先生一样的大家名家走进学校,特别是跟本科同学做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为肝癌患者带来希望

“我今天要讲我一生做成‘两件半事’,其实这些都是我和团队一起做的。”言谈沉稳有度的汤钊猷,在讲座伊始揭开“两件半事”的谜底:“第一件事是小肝癌研究,第二件事是不能切除的肝癌缩小后切除,做了一半的事是肝癌转移复发后的研究。”

伴随着大屏幕上照片的切换、史料的展示,复旦师生在汤钊猷的娓娓道来中一同回溯上个世纪,探寻一代大医的成长之路与思想精粹。

74年前,与新中国成立同一年,19岁的汤钊猷考入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从此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做一名好医生”为信念。

从事血管外科10年后,只因国家紧缺,汤钊猷毅然转向肝癌临床与研究。

“作为临床医生,提高疗效是硬道理。”经过数十年的临床研究与验证,汤钊猷与团队成功实现单纯用验血中甲胎蛋白(AFP)诊断早期无症状小肝癌,证明局部切除代替肝叶切除既可切除小肝癌又风险较低,证实小肝癌切除后无症状复发的再切除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每一句结论的背后,都倾注了医者心血,不仅载入教科书,更切切实实使无数患者受益。

研究最难医治的癌症

上世纪80年代,汤钊猷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亚临床肝癌”概念,被国际肝病学奠基人汉斯·波珀誉为“人类认识和治疗肝癌的重大进展”。研究最难治的癌症,钻研最艰深的方向,90年代,汤钊猷带领团队转向癌转移的世界性难题研究,从头做起,建成了世界上至今尚无的高转移人肝癌模型系统。因此,汤钊猷成为国内罕见的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科学家。

“需求出发,质疑先导,精细实践,中国特色。”这是汤钊猷55年研究肝癌,总结出的四大成功要素,“与年轻同道共勉”。从国家、病人和医生的需求出发,敢于质疑肝癌的“不治”,利用精细实践达成“部分可治”,由此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癌症康复之路。

现场,汤钊猷第六部摄影集《汤钊猷影集(人生篇)》正式揭幕。“感谢大家帮我出版了不值得出版的影集,”汤钊猷自谦说,“这部影集有助于茶余饭后消遣,加一点人生感悟,我的目的便已达到。”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