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光健康领域一线20多年的领军者

作者:赵天润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11-10


因在光环境人因工程学理论方面的成就以及在飞机、列车和汽车领域的贡献,日前,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林燕丹获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领域杰出女性奖。

 “我在做我热爱的事情”

接受学校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时,林燕丹刚结束一个近三小时的会议。永远在忙,是身边人对她的评价。而她,也很享受这种忙的状态。“我在做我热爱的事情”,林燕丹笑着说。

1995年,林燕丹考入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随后,硕博连读。期间,她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作为中德联合培养博士,赴德国达姆斯塔特技术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照明技术研究所学习。2005年,博士毕业的她,放弃国外诸多选择,回到复旦任职。

刚入学时,林燕丹对电光源专业不甚了解,真正学了这个专业之后,她就再没离开这个领域。转眼,那个刚考入复旦大学电光源专业“完全不知道这是干嘛”的潮汕女孩,成为坚守在光健康领域一线20多年的领军者。

2022年,国产C919大型客机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能力。这架国产大飞机的背后有“复旦光”的照亮。

此时,距离林燕丹承担大飞机照明系统相关课题研发的任务已过去14年。

2008年至2013年期间,林燕丹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大客飞机客舱情景照明机理研究”“大客飞机驾驶舱照明人机工效研究”等重大专项,探索大客飞机基于人机工效的驾驶舱安全照明与基于乘客舒适的情景照明。

在此之前,没有单独针对中国飞行员操作和驾驶特点的大型客机的光学视效指标和设计体系,而国际上已有的资料是秘而不宣的科技专利。如何在国人自主研发的大飞机上,建立一套能让以中国人群为主的乘客达到最舒适状态的照明系统,通过科研工作为创新赋能,一切从零开始。

“我很高兴的是,从一无所知到逐渐摸出门道,再到将项目全部完成,我们对客机客舱、驾驶舱的照明采用‘中国创造’的人性化情景照明设计,为给乘客和机组人员提供安全舒适飞行环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013年,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国中车)找到林燕丹,希望可以研究出轨道交通驾驶室内照明的光学参数标准,解决驾驶过程的光污染隐患,而这也是长期被垄断的技术,“我们只能从工程上大概了解别人是怎么设置,但内在机理还是不清楚。”

林燕丹带领团队研究不舒适眩光数学模型,建立高动态显示调光模型及复杂应用场景下基于视觉安全的多目标优化算法,为飞机和列车等复杂场景提供视觉光环境,保障行驶安全。最终成果应用在中国中车出口的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美国波士顿红线地铁、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有轨电车以及美国洛杉矶地铁等多个型号列车重点舱室的研发和生产中。通过保障光的安全、健康和舒适,调节长期人工光环境服役人员的视觉安全、情绪和心理健康。

在飞机、列车和汽车等重要的支柱制造业领域,林燕丹带领团队常年攻克光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解决驾乘光安全、光健康的共性机理问题,攻坚影响安全驾驶的关键技术,也因此受到WFEO工程领域的青睐。

“把复旦照明发扬光大”

基于长年研究实验,林燕丹形成光环境人因工程学的基础方法论及光健康评估的综合体系,应用于民用飞机和多个型号出口列车重点舱室的研发和生产中。同时,她将基础研究的方法论,应用到学生培养中,让学生也掌握方法。

“我不是一个会直接给学生答案的老师,我更愿意教会学生科研的方法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谈起自己对学生的培养,林燕丹这样说。

林燕丹的德国博士生导师汉斯-乔勤·施密特-克劳森在1995年创办世界第一个汽车照明论坛——汽车照明学术研讨会(PAL)。“我也要在中国办一个这样的论坛。”2012年,已经归国在复旦工作的林燕丹负责中国照明学会交通照明与光信号委员会的工作。几个月后,由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和中国照明学会交通运输照明和光信号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汽车照明论坛(IFAL)正式举行,这也是中国首个国际汽车照明的学术论坛。

如今,每年IFAL研讨主题和热点研究课题的发布,为产、学、研各界提供了新的科学研究方向。

谈及未来,林燕丹笑着说:“我希望在光对人体功能影响的深入内涵上,基于光的人因工程学和交叉学科的研究,把复旦照明继续发扬光大,保持全球领先,焕发学科新的生命力”。

1297复旦-3.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