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人用心育人,点燃学生心中火种

作者:闻玉梅(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创始人)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11-02


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方面完整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最需要做到的是用心做人、用心育人,而真正的教育家确应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育人。

所谓用心做人,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心中要有国家、有人民,也就是教育家精神中的第一点,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这样才可能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所谓用心育人,是因为教育本身是用心点燃心的工作,唯有用心,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苗。所谓育人,不是灌输、不是简单塑造,唯有用心,方能因材施教、乐教爱生。用心做人和用心育人,两者不可或缺,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没有用心做人,就不可能用心育人。

青年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时期接受的教育和影响,对人生未来的选择有着重要作用。我自己在大学期间遇到的三位导师对我影响至深。可以说,他们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充分印证了什么是教育家精神,影响了我的科研、从教之路上的每一次选择,且让我能将他们的影响传承给我的学生。

我的第一位导师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余贺教授。记得当时麻疹病毒流行,而我国又缺少麻疹疫苗。余贺与众多的科学家以及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合作,共同开发出“沪191”麻疹减毒活疫苗。直到今天,上海的麻疹疫苗毒株仍然是“沪191”。可以说,他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学生辈做出了榜样,那就是科学工作必须实事求是,用开放的胸怀合作,以人民利益为第一考虑因素,也就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这给包括我在内的他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日后,当我从事研究时,只要觉得这项工作能够对国家、对人民有益,就不会考虑其他因素,先做起来再说。不论是上世纪60年代的红眼病研究、还是后来的乙肝疫苗研究,莫不如此。

我的另一位导师是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林飞卿教授。她一心一意为国家育人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改革开放后,我第一次出国交流三个月后回校,学校让我担任微生物教研室主任。此时正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来访学邀请。为难之际,年过七十、退休多年的林老先生站出来说:“闻玉梅需要在国外的研究环境再多留一段时间,这一年的主任,我来做。”后来,林先生觉得我跟随她学得差不多了,又把我推荐给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少文做“徒弟”。这两位先生都用自己对学生的大爱,对教育的执著给了我人生路上诸多指引。而两位先生更是让我看到了,真正的教育家应该是为国家、为人民培养人。

学习领会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有所思考:教师在育人中究竟该起什么作用。我们现在有不少老师和学校,都是以“塑造”人的态度来做教育工作,这不是育人的真谛。教育家精神中的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充分说明了教育工作者是培育人而不是塑造人。所谓育人,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每一个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的火种,需要教育工作者有充分的育人智慧,因材施教,启智润心,让每个学生心中的火种都能够燃烧起来。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禀赋是不同的,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心、用爱,努力去了解、关心他们。我的三位导师,都曾经针对我成长过程中的弱点和不足给出很多的指导,而我也会像他们这般,在带教学生的时候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指导。比如,对于一些不太善于表达的学生,我给他们设定要求,每次开学术会议,必须坐在第一排,而且每次都要提问。我出国开会,只要有机会,也都会带着他们,督促他们提问。提问的过程,既促使他们通过思考带来学问的增长,同样也让他们能在参与重大学术探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对于另一些口齿不够清楚的学生,我则会要求他们在组会上读报,以此来锻炼发音。现在,这些学生,不少已成为学术界独当一面的学者,或是成为一些医科院校的掌门人。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还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老师不能固步自封,把自己局限在眼前的小小一方天地里,而是要在学习中与学生共同成长,更好地为国育人。


原文刊载于《文汇报》20231014

1296复旦-3.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