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教师,也永远是学生

作者:吴宜家(微纳电子器件与量子计算机研究院青年研究员)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10-17


八个多月前,我来到复旦大学入职。那天在办理入职手续的间隙,我走进了三教的一间教室。尽管这栋楼宇和这间屋子,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但是教室中宁静而专注的氛围,和一张张年轻而认真的面孔,却无比熟悉。这种熟悉给予我一种心安的感觉:这就如同一片树叶置身于森林,一滴水汇入进大海,让我感觉到融入、舒适和安全。那一刻,我强烈地意识到,选择继续留在校园是一件美好且值得庆幸的事情。

从本科入学到博士毕业,我以学生的身份在大学校园中度过了九年的时光。在此之后是为期两年半的博士后生涯。众所周知,博士后是一个课题组里的“兵头将尾”,所以可谓是“一半老师、一半学生”。在入职复旦以后,我正式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我不止一次听到物理专业的前辈老师们告诉我,复旦的物理学科有“师生平等”的优秀传统。这种平等的氛围和开放的学风,是学问精进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这也提醒着我:“学生”和“老师”这两个身份之间,并没有明显的鸿沟或是清晰的壁垒。尽管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教师,但我也永远还是一名学生。

在互联网论坛上,有许多关于迈入工作岗位之后,应该转变所谓“学生思维”的讨论。诚然,许多学生时代的习惯和思维,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但与此同时,作为让我在过去的求学之路中受益良多的习惯,“学生思维”中的许多方面都值得我用更长的时间来坚守。我想这里面最重要的,大概便是将汲取新的知识,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将保持思考与进行认知的持续迭代,作为自己的长期作业。像海绵吸收水一样地去时刻吸收新的知识,了解新的领域,不断地用新知来磨砺自己的大脑;保持自我觉察和自我反省,像计算机定期升级操作系统一样,更新与迭代自己的观念和认知。我想,这些应该能够成为让人保持敬畏,保持谦卑,保持年轻,远离“油腻”的不二法门。“细推物理须行乐”,我盼望自己在多少年之后,仍然能像学生时代一样,享受着“细推物理”所带来的那份简单与快乐。

我盼望着自己能一直拥有年轻学生般的勇气、赤诚和希冀,静心种好一颗自己的树;也盼望着自己在未来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用“学生思维”来更好地倾听、了解学生的心声,将平等、开放的学术之风传承下去,更好地培育新一代的学子。此时此刻,我希望用这些话来告诫自己。与此同时,我也很荣幸能够将我此刻的想法与感受,与在座的同事和前辈们交流。


本文摘自作者在2023年教师节大会上的发言

1294复旦-8.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