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成为我们能成为的样子

作者:李晨曦(中文系2023级本科生)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10-17


在高三某个瞬间,我在目标墙上写下“复旦”。那时日光沉没,天色将晚,教室只剩我一个人,与复旦遥隔千里。

我高二就立志复旦,相信我的人微乎其微。生活与空气隔着一层透亮的东西,却已经听不见任何东西,也快要窒息。人总执着于自己的刻板印象,所以在他们的印象中,我早就输了。

日子还是平静地驶过。我最终迎来了十八岁的高光时刻。我在高中总结中写到:混乱世界里,我举着我自己的旗帜,忠于自己的文字,坚守自己的生活。没错,我没被打败。十八岁的我们尚且年轻,尚且还能流很多眼泪,还能走很多的路。

生而热爱文字,但我认为我的认知仍旧停留在浅层。永无止境的好奇心驱使我选择在大学继续修读与语言文学相关的专业。我始终觉得中文系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地方在于,她能磨练人的心性,熏陶人的情怀并重构人的文学认知。前者是在中文的学习中对个人意志力的检验,而后者是在繁杂的文字中一次次勘察的结果。是的,一苇以航,上下求索。中文系能赋予人看世界的独特角度,也能赋予我们更加敏感的目光与心绪,能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每一次变动,一字一句中流转着的深情。我们透过文字,透过音韵,透过修辞培养自己的情怀并受用终身。

出于对古代史和古文字的热爱,我在高考中选择了古文字学方向的强基计划。在我看来,“强基”二字即点明了这项计划的意义:强基固本,文化传承。在古文字学的大先生、好老师和新榜样面前,当好奇心与热爱被身边的良师益友一点点激发出来,生命变得更加充盈、多彩,也更有力量。

暂时搁置对未来学术的想象,让我放眼校园。来复旦已有些许时日,这里的一切让我感到无限的生机。谈吐不凡的学者飘然立于讲台,谈笑风生间信手拈来掌故,形色的人们来往穿梭,大片阳光洒在灿烂的林荫路上,不远处的教室安静到只听见打字声,每个人自成一体。这不禁让我想起哲学导论的第一节课上,邹诗鹏老师说,每个人只能成为我们能成为的样子。成为我们能成为的样子,这是复旦人坚定的诠释。内心丰盈者独行也如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生活节奏,他们都在追寻着什么。我也希望自己内心丰盈,无问西东,去追寻心里的阳春。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