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造孔“魔术师”,更是“课比天大”的教师

作者:赵天润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10-17


“布袋院士”“造孔之人”……在2023感动上海年度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身上,有着许多标签,但他最钟爱的就是教师这个身份。教书育人二十载,他笃信“课比天大”,连续20年面向本科生讲授基础课程“普通化学”,出差就连夜赶回,连生病需要手术也会为课堂“让路”。躬耕三尺讲台,他说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八个字:“传授知识、创造知识。”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上课迟到是教学事故”

“课比天大”“迟到5分钟就是教学事故”,无论是获得2022年上海“科技功臣奖”媒体采访后,一路小跑离开,还是领取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后匆匆赶回上海,“普通化学”这门“不能迟到”的课,成了介孔材料之外,提起赵东元,大家就会想到的关键词。

“我喜欢给学生上课,尤其是本科生。”从2003年起,赵东元成为这堂面向复旦全校自然科学大类大一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普通化学”的主讲教师,一周两次课,连续20年,他几乎从未间断,出差就连夜赶回,连生病需要手术也会为课堂“让路”。

赵东元说:“不论国家给我多少荣誉,学校给我什么样的位置,其实我就是一个教师。”作为全校的通识课程,这门课程概念多、内容抽象,但他总能把课程讲得诙谐有趣、深入浅出,并结合材料科学最新进展给大家讲解元素的性质。课程获得2013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014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也成为第一批复旦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今年,“普通化学”入选2023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即使这门课已经讲了20多年,但赵东元仍旧会坚持备课,再忙都会在每次上课前一天抽出一整个下午,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逐页地去梳理课件。

“腹中无货会被赶下台”

赵东元的学生、化学系副主任李伟在接续传递站上“普通化学”课的讲台前,赵东元让他做了两年的旁听生。第一次上课前,他把李伟叫到办公室,让他当面试讲,两人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反复打磨。赵东元告诉他,“肚子里没货会被学生赶下来的。”

赵东元曾记得,一次课上,有个化学竞赛生提了一个把他难住的问题。为此,他召集了课题组所有老师,开会讨论,只为第二天能给学生一个答复。如今,真正站在讲台上,李伟也懂得了其中的奥义,“赵老师告诉我,必须尊重学生、尊重知识。这些新生是真正富有创造力的,他们什么都敢问,有几次,我被学生问得差点下不来台,所以,我也会不断学习精进。”

谈起教师这个职业,赵东元脸上的笑意藏不住,“国家发展到今天,非常需要人才,需要把科学知识、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环境,一代一代的相传,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人才是靠‘悟’出来的”

他很注重科研梯队的建设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与指导。在他的团队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赵东元获奖拿到的奖金,有20%30%用来资助年轻学者发展。

“我办公室的大门随时向你们敞开,欢迎你们随时过来跟我讨论”,这句话,赵东元常挂在嘴边。在他看来,作为一个老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教是教不出好学生,只能‘悟’出来。”

01”,赵东元带领团队发明了20余种以复旦大学命名的介孔材料,荣获多个国内外重量级学术奖项,研究成果也转化催生出了介孔碳超级电容器、钯介孔碳催化剂、铜锰介孔碳催化剂等产品,应用于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村等场景。对于创新,赵东元有自己的思考,“被‘卡脖子’归根结底还是创新不够,需要提高全民创新意识。”

“生活中处处是科学,随时随地都可异想天开。”对化学乃至科学整体的热爱,让赵东元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为大众介绍化学和材料的知识。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