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巡回展首展开幕仪式举行
上午10点,“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淮海战役支前文物展”开幕式在复旦大学博物馆(蔡冠深人文馆)举行。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指出,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我们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发挥好革命文物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政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江苏省文物局、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了“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淮海战役支前文物展”。全国巡回展首展由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淮海战役纪念馆)、复旦大学博物馆、中共一大纪念馆、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姚文中,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晁玉奎,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玉刚,徐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于法顺,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奕等出席开幕式;淮塔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贾萍主持开幕式。
姚文中在致辞中表示,“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淮海战役支前文物展”作为2023年度江苏省博物馆纪念馆精品展项目之一,是江苏省持续提升文物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举措。首展走进复旦大学,是复旦大学和淮海战役纪念馆的一次馆校联动,也是推动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成果。将展览送进校园,旨在让广大青年学生直观了解革命历史,了解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深情,激励青年一代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让青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绽放。
陈玉刚对主办方把复旦大学作为巡回展的首展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将珍惜这次送上门的宝贵学习机会,用好这批生动的学习资源,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与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上好“大思政课”,纳入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党团支部主题学习,多种形式组织师生参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推向深化,在沉浸式的参观学习中进一步入脑入心。
于法顺在致辞中表示,红色革命文化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构筑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蕴含着跨越时空的感染力和引导力,是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希望同学们通过展览永远铭记先辈的奉献和牺牲,希望这次革命历史文物展能架起校地文化交流、精神传承的友谊之桥。
姚文中、晁玉奎、陈玉刚、于法顺共同为展览揭幕
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文物见证历史,本次展览借助文物,展现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伟大精神,让复旦师生共上一堂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
贾萍主持开幕式
展览现场
淮海战役是在解放战争战略决战胜利展开之际,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进行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创造了以60万人民军队战胜80万国民党军队的伟大胜利。这场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将士们的浴血奋战,更离不开背后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用小推车在后方所做的每一点努力和付出。
历时三个月筹备期,本次展览共展出淮海战役纪念馆支前文物75件/套,珍贵历史照片110幅。通过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份份统计表格、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场景,我们深刻感受到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
展览设“人民战争的不朽丰碑”“人民战争的深厚伟力”“小推车革命精神永放光芒”三个单元。
“人民战争的不朽丰碑”单元主要介绍淮海战役概况、战局变化、后勤保障、人民支前的组织领导等内容。
“人民战争的深厚伟力”单元介绍解放区人民的贡献,543万民工、88.1万辆大小车、9.6亿斤粮食、20.6万副担架……数百万民工奋战在千里运输线上、战争前线上,他们配合主力作战,抢救伤员,圆满完成艰巨的支前任务,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小推车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单元以精选的小推车、小竹竿、半截棉袍等淮海战役支前文物为核心,以物证史,以史增信,集中彰显党领导人民群众支援淮海战役的光辉历史和人民支前的伟大精神。
现场,一件件展品背后,深藏无数个感人的故事。被称作“民工三件宝”的狗皮、蓑衣、葫芦瓢,山东泗水县模范运输团使用的功劳车,见证着广大民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人民与军队的鱼水深情;王登祥穿过的棉袍、唐和恩的小竹竿、石连生的半截棉袍、范大娘荣获的“人民的母亲”奖旗、徐乃祯烈士生前给伤员喂水喂饭的碗……展览现场遴选的18个历史故事,折射的是亿万老百姓的无私奉献。
其中,最醒目的当属小推车。这是山东泗水县模范运输团使用的功劳车。山东泗水县模范运输团1054位民工一次接受了6天运粮4.5万公斤的任务,他们仅用 3天就运粮5.6万公斤,提前超额完成任务。他们使用的小推车,被称为“功劳车”。
肩膀扛过的担子、碾过米的石磨、缝纳的军鞋、护送的物资、护送伤员的担架……都在诉说这一段由人民塑造的光辉奇迹和伟大岁月。行走在展厅里,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沉浸式重温70多年前淮海战场上车轮滚滚的壮阔景象。70多年后的今天,人民群众鼎力支前的伟大功勋仍然熠熠生辉。
开幕式当天,复旦大学老干部处组织了十余位离退休老干部前来参观。其中,年近九十的教授罗文化曾参加过淮海战役,荣获二等功。他1947年参加革命,1949年入党,参加淮海战役时不满18岁,是一名通讯员。对在本单位看到这一展览,罗教授表示难得。
在展览现场,还有不少复旦学生的身影。2021级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硕士研究生蒋寅在观展中关注到一些记载历史的纸质文物,作为一名学习文物保护的学生,她希望未来可以依靠自身专业知识为祖国的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出一份力。
“我们新时代青年要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伟大壮举中汲取历史的营养,获得精神的力量,切实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以强国有我的精神推动新时代的‘小推车’风雨无阻向前行,以勇当先锋的朝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2023级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生陈琪雯在观展后感叹道。
本场展览还通过翻板、拓印、二维码扫描等形式,多层次、多元化地推进文物史料与观众的互动,以人物事迹为载体,用灵动的语言、生动的红色故事视频和典型文物相结合,让红色教育走进师生心灵。
更多信息
展览主题
“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淮海战役支前文物展”
展览时间
2023年10月13日-2023年10月29日(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复旦大学博物馆(蔡冠深人文馆)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