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人上医情】王洪复:戈壁滩上的奋斗回忆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档案馆发布时间:2023-10-12

薪火相传,赓续初心,自1927年创建以来,上医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医学人才,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无论在哪里,在什么岗位,一代代上医校友都始终牢记“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为母校争光添彩,不辱使命。复旦上医特推出一批优秀校友故事,希望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能令后来者有所启发和感悟。

本篇为1956级校友王洪复的故事,听他讲述人生道路上难忘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也是上医前辈在茫茫戈壁滩留下的奋斗足迹。

1951年初,正在江苏宜兴精一中学读初中一年级的我,在“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号召下,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干部学校,成为了一名解放军,编入25军教导大队。之后我又到卫生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笕桥飞机场卫生队工作,后来被调到空军第五航空预备学校卫生队工作。六年的军营生涯中,我曾被评为二等进步奖和三等进步奖,两次立三等功。I954年,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1年,担任25军教导大队6中队2排排长

1955年,自学一年后,我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被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录取。1956年9月1日,我满怀激情地跨进上海第一医学院校门,成为了一名上医人。1961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上海市工业卫生研究所(今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努力工作。在这里,我有幸参与了三次我国的核试验任务。

学生卡

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15时,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发出一声巨响,一柱磨菇状烟云冲向云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这一消息时,在场人员爆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这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同时震动了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图为当时核弹爆炸所产生的蘑菇云

核爆生物效应与防护、损伤救治试验是核试验的重要内容,对于说明核武器爆炸威力与其杀伤效应,以及研究核损伤规律与防护、救治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有幸三次进场参与了这项重要任务,在茫茫戈壁滩上留下了足迹。

1970年,核试验效应医学分队队员合影

1970年5月,我准时到达北京报到地点,准备开始第一次核试验。同去的还有放射卫生实验室的两位同道,带着200多条狗,我们从北京出发,乘列车经5天4夜,行车到达新疆大河沿兵站后,换乘军用卡车,又经三四天后到达目的地——开屏。这里有一条小河,水较苦不能喝,饮用水由汽车从外地运进生活区,需节约用水。我们4个中队约400多人,在这里居住了三四个月。由于气象条件不符合核试验要求,这一次核试验时间一再推迟,直到第二年的4月才有合适的气象条件。

试验前一天,我们将狗分别布置在爆心之外不同地点,等待核爆。正式试验那天,我们在距爆心四五十公里的小山丘上,静静地等待核爆时刻。只见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了两三圈后,就直向爆心投影点飞去。一瞬间,队伍正前方突然闪过强烈的白光,随即出现一个明亮的巨大火球,阵阵灼热迎面扑来。紧接着冲击波到达,在隆隆的巨响中,火球翻滚向上升起,越来越大,形成了由一个高高的烟柱支托着的巨大火球,似蘑菇烟云一般,煞是壮观!约30分钟左右,我们前往爆心附近察看核爆损伤情况,并救护存活的狗。活下来的狗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早期核辐射损伤,从而引起急性放射病。我们对存活的狗进行了检验,并对死亡的狗作了病理解剖。10多天后,我们结束全部工作,作好撤场前的各项事务后离开。

1974年10月,参与核试验任务的医学分队合影(二排左三:王洪复)

1974年10月至1975年1月期间,我们在新疆再次参与了核试验。而第三次核试验则是在1976年10月至1977年1月期间,那是一次高空爆氢弹试验。这次试验中,我们用益气袪瘀类中药对核辐射损伤狗进行治疗,起到了一定效果。在上述三次核试验任务中,我两次得到大队的先进表扬。其中第三次核试验期间,作为组长,我负责由1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主治医师组成的治疗组,由于表现突出,我们得到了大队部给予的先进集体表扬。

各类获奖证书

作为一名核试验生物效应参试人员,我用实践表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品德、能力和对事业的追求,在茫茫戈壁滩留下了上医人的足迹。这是我人生道路上最为难忘的一段经历!

制作大鼠体外血管实验标本

和美国导师Horvath SM教授及同事一起修改论文

日本专家关本博教授到访实验室

(本文作者王洪复系上医1956级校友。)

制图:实习编辑:章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