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以“大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创新策源能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复旦力量”为主题亮相2023第二十届上海教育博览会

作者:摄影: 视频: 来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09-25

9月15-17日,2023第二十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同期线上开展至10月底。本届教博会以“共创一流城市教育,共筑教育强国梦想”为主题,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进行。本届教博会紧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建设教育强国这一主线,全方位展现了上海教育事业发展的优秀成果。

我校展厅位于“上海市高校创新策源国家和城市发展主题展区”S8展位,围绕“大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创新策源能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复旦力量”这一主题,展示了学校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发挥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上的源头供给能力,紧扣上海重点产业发展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聚焦AI for Science科研范式变革,产学研协同,持续赋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现代化国家建设、上海城市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建设成效。展台设计分为“基础研究”、“创新策源、聚焦产业”、“AI for Science科研范式变革”和“产学研协同与成果转化”四大板块。

开幕式当天,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马余刚应邀接受教博会“教育新闻坊”采访,介绍了学校此次教博会展位的亮点,以及学校在推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中的工作成效。

基础研究

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复旦大学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把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使命,引导、激励和保障科研人员敢于善于自由探索,立足科学的无尽前沿,在无人区、交叉点静心“种好自己的果树”,而不是光摘“别人树上剩下的果子”。学校建立并完善基础研究支持体系,通过国家以及上海市的大力支持,打造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构建针对原始创新、前沿探索、交叉融合等不同类型研究、覆盖不同年龄层次、研究阶段和人员组成的全方位的基础研究项目支持体系。复旦大学发挥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一方面,通过“䇹政项目”“望道项目”等一批科研项目支持学生早日独立开展科研;另一方面,以“四卓”计划为基础,完善科研人员人才支撑体系、跟踪体系、评价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成长阶梯,营造人才成长沃土,为学校、上海市、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人才。

创新策源、聚焦产业

学校展位设置了丰富的展品,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充分展现了复旦人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的担当作为。微电子学院俞军教授团队研发的高可靠亿门级FPGA芯片,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Xinsorb生物可吸收冠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邱锡鹏教授团队研发的国内首个开源开放的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 MOSS系统,赵东元院士团队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等项目的展示和交流,吸引了现场观众的浓厚兴趣与关注,学生志愿者们认真介绍展品情况、热情解答观众们的提问。

AI for Science科研范式变革

学校聚焦AI for Science范式变革,部署了算力跻身世界最前列的CFFF超算集群。积极牵头承担建设上海科学智能创新中心,主动肩负AI for Science改革重任,举全校之力抢抓机遇、整合力量、创新机制,争取在基础研究领域大模型获得突破,努力建设校地协同、产研融合、科教融汇的独立研发机构,增强全市乃至全国的原始创新竞争力和驱动力。

产学研协同与成果转化

复旦大学瞄准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服务区域发展三大重点目标,建设一批校企联合实验室,探索构建校-地-企协同创新合作模式。在成果转化方面布局具有学科优势的科研创新成果,吸引优质资源成立科创母基金,搭建难题共答、平台共建、资源共聚、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生态,提升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各展其能、各尽其才,也持续赋能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本届教博会还安排了线下特色导览线路打卡活动,复旦大学展位被选定为本届教博会展会特色导览推荐单位,吸引了大批观众参与盖章点赞,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制图:实习编辑:严静雯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