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的孩子

作者:郭永秉(中文系教授)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09-21


没有去过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常引为憾事。可以讲,云南虽非熟识之地,却寄托着自小到大的的许多想象和憧憬。

20237月中旬,我有幸作为教师代表,与系里的十几位同事和学生参访云南大学,考察对口支援地的乡村振兴工作。此行中,孩子们的脸,是浮现在我头脑中最频密的剪影。

西南联大博物馆各类文物、照片陈列丰富,简直是一部浓缩的抗战史,在一张照片前,我长时间伫立。那是站立在昆明师院附属小学门口合影的一群孩子,他们笑得如此灿烂无邪,嘻嘻哈哈、叽叽喳喳的声儿,满溢出菲林纸外。如果不是在这个馆中陈列,谁能想见,他们全都是身处烽火不安甚至贫困饥饿之中?在照片里定格的这几个孩子,估计多半已不存于人世间,可是中华民族刚毅不屈、坚卓乐观,透过他们的笑脸与鬼脸,穿越八十余年岁月,有力地直击内心,令人震撼。

步入百年悠久历史的会泽堂,本学期来本系交流的五位文学院不满二十岁的本科生,穿着军训的迷彩服,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恰似窗外老树萌发的绿叶新枝一般,同厚重古朴的建筑形成比照。在祝福她们充实度过两年交流生活、学业有成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如何使校系之间的交流范围更加拓宽,学科之间的互动更富效率,也让两校孩子们的心灵能靠得再近一些……

永平县也是我们此行考察实践活动的重点。官庄村、曲硐村、古富村、龙街村、桂新村、田心村,一个个陌生而有特色的村名,一幅幅新农村建设的图景,伴随着茶枝、核桃树、花椒的香在我们的眼前、鼻底、唇齿间展开,各民族共处团结进步、宗教中国化的号召以及“石榴籽”的比喻对我们不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在乡村中活泼泼、稳当当的实践。

国家为中小学减负的要求已经提出多年,结合云南乡村中的几个小学的考察经历,我感觉到,教育减负不能只停留在顶层设计,给孩子们课业之外充实有益的音、体、美的培育,对课内知识形成足够的互补调剂,给他们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才可能真正给孩子卸下沉重的课业包袱。我们重点参观的龙街镇中心完小,汉字书法教室里的布置高雅而富有专业感,从甲骨金文到秦简汉碑、二王行草,布列满墙,宛然一部简明汉字书法史,师生创作的作品错杂其间,功力深浅不一,却都规矩而用心,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血脉中得以延承,性情亦得以陶冶。完小的音乐指导老师介绍了古筝教学演出和苗族特色嘎蒙卡兜的排练演出及获奖情况,后者尤令我们大感兴味。嘎蒙卡兜原是苗族节日中自娱自乐的即兴表演,正古书所谓“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老师们将这种自发即兴的民族表演整理改编后引入大课间教学,让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弘扬的同时,更使得孩子们从这些昂扬活泼、激越热烈的步伐身段中获得心灵的释放。孩子们和老师因此得了很多奖项,但比起舞蹈、音乐本身带给他们的快乐而言,我想这些耀眼的成绩本身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吧。

山脚下的篮球场,同行老师评价比复旦的篮球场都气派,孩子们与我们同行的研究生一同飞奔上篮,笑声与欢呼洋洋盈耳,与八十多年前昆明师院附小门口的笑声一同回荡,悠远而漫长。

1292复旦-8.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