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书馆,自成一岛

作者:张铭 史舒曼(均为新闻学院2021级本科生)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09-21


青书馆,位于北苑学生生活园区的独栋建筑,像一座正在蓬勃生长的岛屿,岛屿上的空气中鼓鼓地装满了书、咖啡、音乐和岛民的新希望。

或许每一家独立书店都是承载文化的岛屿。“我们称它为一座岛,希望为阅读者提供不灭灯塔。梅特林克将青鸟写成幸福的象征。登岛者就是青鸟,收获丰盛的芽籽。”

2019427日,青书馆在公众号发布第一篇招聘推文:《招聘|“青年阅读”寻找“阅读青年”》。无数人成为新岛民,初生的岛屿也随之扩张、延伸。

有时开玩笑说,我们的“企业文化”是人均996甚至007996007不是要求加班,而是我们都特别愿意为这里付出。我们在这里,贩卖的肯定不止是书本身,更是青书馆作为一个文化空间的价值——作为一个汇聚着那么多思想的场所的价值。它就是思想的可视化的载体。

青书馆最初是一家很标准的、名副其实的书店,但现在多了一个外号“复旦豆瓣”,因为这里汇集了书、影、音,还举办很多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像「Y Music」、「Y Movie」、「Y Talk......这个地方之所以如此生机勃勃,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并且拥有足够的资源去探索。上个暑假,一位店员开设一个「SUB人物」栏目,采访一些在世俗评价下小众、没那么主流但很有趣的人,想借此呈现那些真实的、不可替代的、每一位“sub-”人的故事。最后整个系列几乎都是她独自立起来的。

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曾这样“第一次”地去做些什么,这种探索感和建立感非常好。在这个过程中你还会发现,书店里所有人都在帮你;当你做出一个作品时,大家都会赞许这个作品。在这里,我们只有“店员”的身份。

青书馆里每一位店员是充满可能性的,则书店本身也具足了这样的可能性,青书馆从来不是“应该”如何的。

很喜欢青书馆的一点是,它既在流变,但又有很多东西不会变。不同的店员来到这,都会有自己想完成的事情,书店也一直这样流变,但这些流变又汇入到同一条相续的河流中。每个店员离开之后,这个地方依旧会有ta的灵魂在这里。

青书馆有点像一段夏令营式的、很特别的、很值得珍惜的时光。在青书馆的日子像烟花一样绚烂。但当火焰散去后,并不会只是陷入沉寂,因为共同看烟火的那群人都会记得,还会一起分享那个时刻的心情。

当我们走进青书馆时,就是所在做的事情的一种价值——它提供了一个感到理想与自由、任由自己的心在此沉浸的可能。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写:“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一句就好像写青书馆,很像一个有点乌托邦性质的理想岛屿,员工可以上午做完海报,下午值班,晚上去放电影。单单在同一个人身上,有可能同时是摄影、美工和文案,如马克思所说“但这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我们依然保持着那份自由与可能,去凭自己的心意去成为任何自己想成为的人。

说到“岛”,大家一般会是觉得我们一群人聚集到这一座岛上。但我们对它还有另一个理解:一方面,每个人各自是一座孤岛,可以独立地完成一些事情,我们一起飘在海上聚到一块,就类似于群岛的概念;如果再往土壤深处看,会发现所有人是连在一起的。希望来到这里的人不仅是对其中的一场活动感兴趣,而是因为“这个地方很好,我每周都愿意来”。

秋天到了,又是登岛的季节。


副刊投稿邮箱:

Fudan_media@fudan.edu.cn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