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对口帮扶结硕果,携手扬帆再起航。
7月18日至19日,校党委书记裘新带队前往云南大理永平县调研,考察复旦在永平的教育、医疗、科技、消费帮扶进展,了解二级院系结对乡镇帮扶情况,慰问挂职干部赵崧捷、高铭远、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援建医疗队员及博士后医疗团。
7月17至19日,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带队前往河西学院考察调研,参观对口支援十周年主题成果展。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是复旦传统。进入新时代,复旦全面助力西部发展。2012年,与永平结对帮扶;2013年6月,对口支援河西学院。
裘新表示,复旦要把支持永平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带着感情亲情,把永平纳入学校共同体,相濡以沫。无论乡村发展处于哪个阶段,无论接力棒传到哪届班子手中,学校都会一如既往支持永平发展。要坚持“永平所需,复旦特色所能”,持续创新,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帮扶模式。帮扶同时也是受教,复旦师生把永平作为了解真实中国的“大思政课”重要基地,作为“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复旦版的生动案例。复旦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也让祖国大地滋润复旦人的心灵。
金力表示,复旦将一如既往对口支援河西学院,着力于特色学科,精准推进对口建设任务,重点支持河西学院文学、史学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培育等工作,办好机制化的学术交流活动,继续推动两校医学院的深度合作;着重在人才交流上优化机制、提质增效,支持河西学院培养更多“留得下、带不走”的本地人才队伍;着手于联动合作,拓展“对口支援+”品牌辐射效应,探索深化“复旦+河西学院+甘肃”的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继续携手,共谱对口支援系统发展新篇章,为振兴西部高等教育贡献力量。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复旦“校-院”两级帮扶重心进一步下沉,助力永平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二级院系下沉,为厂街乡11所小学搭建阅读点
云南永平大山深处,坐落着厂街乡。今年2月,计算机学院作为复旦第二批结对帮扶的二级院系,与厂街乡签署党建结对备忘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计算机学院把教育帮扶作为重点,发出“跨越山海 点亮希望”的图书捐赠倡议书。5月28日,志愿者队伍带来3万余本图书、数十万元教育物资。聚沙成塔,厂街乡11所小学全部搭建起阅读点。
法学院在水泄乡设立专家工作站,开展师生“普法、支教、挂职、调研”四位一体实践。结对不到两年,学院超1/3老师投身永平水泄乡一线帮扶。历史学系党委开展的博南古道文化发掘,促进当地旅游,也促进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安东教授组织专家团6月底赴永平县杉阳镇,开展决策咨询和污水处理技术指导,同样双向受益。
继2021年底7个院系党委与永平县7个乡镇党委结对共建后,今年2月第二批7个院系党委结对乡镇党委,形成“2+1”帮扶机制。
以科技为支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上海工业菌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永平果蔬发酵分中心(以下简称“永平分中心”),7月19日正式落地永平。携手复旦团队近5年,阿庆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乐君清晰记得2018年10月生命科学学院吕红教授团队第一次来永平的情景。今天,阿庆嫂公司转型成为永平第一家规模化蔬菜发酵企业,年产值突破2000万。
“阿庆嫂”的变化“肉眼可见”。从每份酱菜都需要人工手动称重、打包、抽真空到实现全自动机械化生产,公司实现从传统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转型升级,员工数量在原基础上增加近40%。
多项“零突破”,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今年4月,永平县人民医院为一个15岁、体重90公斤的患者成功剥除卵巢囊肿。这样一台手术在上海常见,但在永平、甚至在大理州还是第一次。今年上半年,在附属妇产科医院援建永平医疗队支持下,永平县人民医院操作717例手术,发展10项新技术、新业务,开展多个大理州“首例”的手术。
为在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医疗队伍,9个援建专家工作站“集中落户”永平,15批73名医疗专家进驻永平开展医疗帮扶。复旦与永平形成每半年接力一批复旦附属医院医生的机制。
正如妇产科医院医疗队队员陆子阳离开永平的那天在朋友圈中动情写下的,“一年永平人,一生永平情”。复旦与永平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