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上医研究型医院多学科诊疗MDT示范项目系列展示】创建神经系统疾病多学科诊疗模式,服务造福百姓

来源:附属医院、医院管理处发布时间:2023-07-18

编者按:为全面提升附属医院临床诊疗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于2022年开始实施 “研究型医院多学科诊疗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示范项目”,通过多学科协作,打造在复杂疾病领域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MDT,助推其成为具有高水平临床诊疗模式、临床人才培养、临床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多学科团队示范基地。

首期共遴选出40个“示范项目”、20个“培育项目”和20个“建设项目”。即日起,复旦上医将陆续推出MDT示范项目介绍,展现各附属医院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级、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的使命担当。

打破学科界限,创新诊疗标杆,让我们走近第一批MDT示范项目,一同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砥砺前行,接续奋斗!

华山医院: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和感染性疾病MDT

华山医院陈向军教授主持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和感染性疾病MDT创立于2016年,主导部门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感染科等优势学科,致力于为神经系统自身免疫与感染性疾病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诊断治疗。

目前团队已服务了涵盖全国23个省市的患者,至今累计超过700例。MDT门诊的疾病谱涵盖了40余种疾病,其中超过90%是疑难和罕见病,团队瞄准“神经系统免疫和感染”这一临床上疑难危重症。有“高度”:优势学科,分工合作,一站诊疗;有“广度”:远程服务,建立联盟,辐射全国;有“厚度”:主动随访,病例汇总,专科培训。

通过互联网与外院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和远程线上会诊,截止目前,团队已开展二十期的在线MDT诊疗,参与医院10余家,来自全国各地。针对神经系统罕见病,每年多发性硬化日、世界脑炎日等,均牵头举办医患交流会。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积极研发神经免疫自身抗体以及脑脊液病毒特异性抗体等新型实验室检测方法,建立精准诊断技术服务平台,为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提供可借鉴的实践途径。

华山医院:神经肿瘤多学科诊疗(MDT)项目

华山医院是中国最早将神经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纳入日常诊疗工作的医院之一。2011年,周良辅院士领衔牵头华山胶质瘤中心建设。2013年起,在毛颖教授和吴劲松教授的带领下,联合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定期举办MDT会议,迄今为止已举办了203期病例讨论会,共讨论临床典型病例和疑难病例近900例。2015年,毛颖教授牵头执笔《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更新推荐MDT模式治疗脑胶质瘤。2016年,开设神经肿瘤MDT联合门诊。2018年,牵头制订《胶质瘤多学科诊治(MDT)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华山医院携手北京天坛医院和宣武医院共同牵头成立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胶质瘤MDT专科联盟。

华山医院:鞍区疾病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

鞍区疾病病因多样、诊疗复杂。华山医院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于2012年组建鞍区疾病MDT团队,致力于各类疑难复杂鞍区疾病的个体化综合诊治及基础研究转化。经过10余年耕耘,已形成以神外、内分泌、影像和放疗科为核心,包含其他所有专科以及基础和临床研究专家在内的集医疗和研究为一体的多学科团队,并于2018年建成国际首创的鞍区疾病多学科融合病房,将协作升级为融合,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随访一站式服务。

团队年服务患者超2万人次,功能性垂体瘤缓解率国际领先,研究成果发表于顶级期刊。华山医院鞍区疾病MDT诊疗模式得到国内外著名垂体疾病中心专家的高度评价,荣获全国MDT擂台赛2018年亚军和2019年冠军,2022年上海市多学科门诊建设优秀案例奖等各级奖项。

儿科医院:儿童难治性癫痫的多学科诊治与管理

儿科医院癫痫中心为国家级综合癫痫中心,MDT建设旨在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制定儿童癫痫临床诊治的规范化标准和临床路径,对癫痫患儿进行全程管理和多中心临床队列研究,提升诊疗与研究水平。

通过项目建设,优化了儿童癫痫的临床诊治路径,建立了癫痫多学科诊治规范,癫痫诊治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养了一支儿童癫痫综合救治与研究的多学科专业人才队伍,促进癫痫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加强了癫痫疾病的长程管理,尤其是在病因学诊断、精准治疗及共患病诊治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癫痫多学科诊疗关键技术的综合应用与研究。

项目建设使儿科医院癫痫中心成为国家级的癫痫示范中心和培训中心,为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儿童癫痫临床中心与研究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儿科医院: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多学科诊治与管理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由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所导致的脊髓前角及延髓运动神经元变性病,是2岁以下婴儿的头号致死性遗传病。2012年起,儿科医院逐步建立SMA诊断和管理流程。2018年加入SMA新药利司扑兰国际多中心研究,成立SMA专病门诊。2019年开设SMA-MDT门诊,并成为国内首个进行诺西那生钠治疗的中心。2021年,开出国内首个利司扑兰的处方。2022年,牵头SMA国内创新基因替代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团队由王艺教授领衔,包括神经科、康复科、骨科、营养科、重症医学科、消化科、护理等多位专家,提供每月1次(常规)及根据临床所需的MDT门诊服务,截至目前共进行48人次MDT门诊,70余名SMA患者住院行诺西那生钠治疗(近300次鞘注)及口服利司扑兰的多学科管理和随访。

项目历时数年,围绕优化规范化诊疗,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诊治与管理能力;建立更为完善SMA专病队列和临床数据库,加强队列研究;基于SMA疾病修正治疗新药及新兴诊治技术的综合应用,改善疾病预后;综合国内外文献,指定SMA临床实践指南。从医、药、人多维度推进SMA科研及新技术的临床转化,探索中国特色SMA及其他罕见病诊疗创新模式。

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一起看看复旦校友和学子的新年fl...

<>

图说复旦

除了戴口罩,防疫新老“三件套”...

<>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