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行远计划”再出发!信仰的“星火”,生生不息

作者:赵天润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3-06-26

6月16日下午,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下文简称:“星火”队)原队长、2019级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生许亚云正在现场做协调工作。毕业后,她选择留校从事学生思政工作。

2020年的6月27日,“星火”队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当时,许亚云正在忙毕业大片。“心有所信,方能行远”,8个字烙在她的心间。

2023年6月27日就是三周年。三年来,这支队伍从30人增加到78人,覆盖院系由8个扩展到15个,服务来自学校、社会各界参观者近10万人次、年均讲解700多场。团队面向基层形成理论课程80门,助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覆盖6000余人次,9成队员在场馆外开展理论宣讲,宣讲次数近500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线上课程播放超过20万次。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单一场馆讲解走向理论创新传播矩阵,“星火”队践行总书记“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的嘱托。

做忠实传人,练就看家“硬本领”

3月10日下午,2022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张泽群,临时接到宣讲任务后,他穿好队服,戴好党员徽章、队徽,赶到《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下文简称:宣言馆)。

宣讲过程很顺利,临近结束时,他一改既定结束语,用了“三个‘一’”作为总结,对参观者说:“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参与讲解,也是大家第一次来到宣言馆学习交流,最特别的是今天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再一次全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是历史性的时刻。”话音刚落,参观队伍爆发出掌声。

此时,距离张泽群2022年11月加入“星火”队,不到半年的时间,这也是他通过队内考核后,在宣言馆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在“星火”队指导教师、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周晔看来,作为新队员,张泽群能将国家当下的时事与宣言馆的讲解结合起来,将理论学习与个人体认融为一体、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转化成认同,并传递给参观者,这也体现了“星火”队队伍建设的目标,即“真学、真懂、真讲、真信”,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如何知信行合一、学思用贯通,讲好“心之所信”、传播真理之甘?“星火”队打磨了一套短中长期相结合的全流程培训机制和立体化培训体系。

从一位预备队员成为正式队员要经历46个学时。文本解读、讲解培训、笔测自测、观摩学习、模拟讲解、接受导师“飞行”检查......为练好“基本功”,队内形成一轮阅读、两轮领学、三轮测试的“1+2+3”培训体系,队员们入队第一件事就是要深入阅读10万字的《信仰之源》材料加油包、《共产党宣言》(中央编译局版)和《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版)三本书。

“3+X”的个性化讲解稿,针对党政机关、专家学者、学生大众三类群体各有侧重;40余份特色讲稿,提供个性讲解方案;德、俄、英、日、韩、法等6个语种的宣讲稿翻译,让宣言精神走向世界。

聚焦宣言文本、望道生平、党史校史、研读新时代,队伍一个假期一个主题,开展“望道”读书计划。寻访望老沪上足迹、重走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探寻新时代的伟大变革......通过调研考察、座谈交流、移动式讲解和现场教学等形式,队伍奔赴全国各地开展“行远”实践计划。

今年暑假,“行远计划”将再次出发,前往内蒙古、海南,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灵感受“最清澈的爱国情”。依托寻访、宣讲、调研,在基层、在边疆,切身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给“10后”、“00后”讲好真理的味道,方法和课程再升级

三年来,推动大中小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让“宣言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如盐入水,“星火”队一直在打磨。开设面向不同学段课程20余门,走进北蔡高中、南洋中学等10多所中小学宣讲,覆盖6000余人次。今年,团队编纂并公益出版一本适合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将课程系统化升级,积极回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于拓展课程的需求,今年9月,与杨浦区教育学院合作,“星火”队将在有着优秀党史教育传统的建设小学开设一门适合小学三、四年级的课后实践课。

通过16个教学周,以专题式教学、调研参访、红色剧本杀等教学形式,立足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杨浦的奋斗征程,为这些“10后”讲述百年大党的守正创新与发展演进。“后续我们希望能够形成一份完整的教学方案,供给杨浦区其他中小学,将红色种子‘播’得更早,‘种’得更深”,“星火”队思政指导教师、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孙冰心说。

党的理论在与时俱进,“星火”队的讲解词也常学常新、常讲常新。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当晚,一个共享文档在不停地完善着内容,队员们正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更新讲稿内容。

通过修订小组精细打磨、指导教师把关点评。一天后,来到宣言馆的观众,可以听到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版讲解了。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备成一门“行走的党课”,“星火”队联合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推出“红色巴士”研学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专线”。

4个主题实践路线、8个学习场景,通过“主题串讲”+“场馆讲解”,专线将中共一大纪念馆、宣言馆、杨浦滨江、古北市民中心等城市红色文化空间变身为党的“教室”,让“四史”教育“活”起来。

“通过‘情境创设’,大到线路制定,小到每个乘客的手举牌、手绘红色地图,我们都进行过精心设计,致力于打造一个以车为媒、以城为书,上车讲解、下车参观,边走边听的全流程、沉浸式的党史研学教育活动”,孙冰心说。

“红色巴士”2022年10月首发以来,全校师生踊跃报名,已有34批、1000余人次走进这堂“移动式红色课堂”。

“都知道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但大家是否知道老校长的原名?”伴随着一句提问,1个讲台,20分钟,100人,《望道》电影系列党课、思政课迎来面向基层第一讲。“星火”队员,2022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赵颖为历史系师生在观影前讲述《陈望道与伟大建党精神》。

擦亮复旦文化底色,植根红色基因入人心。3月24日,复旦大学联合上海电影集团、陈望道故乡浙江义乌市委发起拍摄的电影《望道》正式上映,以陈望道老校长为原型,影片追溯中国共产党人寻道、信道、传道、弘道的风雨历程。

从生平经历、生活故事,到历史节点、重大事件,博士生讲师团与“星火”队联合推出《望道》电影系列党课、思政课,面向不同群体、不同需求,打造“信仰无畏”、“真理无负”、“大道无穷”三大板块,通过“影院领学+集中观影+现场教学”的方式,带领观影者追望真理大道。

从大学到中小学,从校内到校外,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到云南永平,《望道》电影党课、思政课开展200余场宣讲,真理之甘、信仰之源,沁润人心,也为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提供鲜活教材。

竖一面旗帜,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燃真理之炬

予人星火者,必心怀火炬。三年来,“星火”队已不再仅仅是宣言馆的志愿服务讲解队。

“在他们眼中我看到火光,那种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老校长的热爱。这样的火种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令我好奇”,带着这个想法,当时还是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的冀凌宇加入了“星火”队。

如今,完成10多场宣讲的他,对展馆里的每一个故事,对望老生平的每一个瞬间都熟稔于心。如今,已经直博的他,在实验室和场馆之间两头跑虽然略显辛苦,“但我的收获远大于辛苦。能传播马克思主义信念,能讲述陈望道的故事,在我看来是极佳的学习机会,也是我莫大的荣誉。”

这群“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寻访58中队,编排复旦原创话剧《追梦百年》;在上海市大学生理论宣讲联盟成为“领头雁”;投身“千名党员下基层”社会实践;引领带动各院系打造“一系一品”的党史及“四史”学习教育特色项目;赴浙江、宁夏、北京、河北、重庆、青海等地开展社会实践......

从幕后负责宣讲排期的运维组成员,走向台前,赵颖完成98次宣讲,成为“五星讲解员”,将打磨的课程送给驻沪海军。从第一次来复旦大学参加活动,在宣言馆种下种子,如今,2020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骆良虎已面向1300人次宣讲“真理之甘”。“星火”队队员之外,张泽群还是2022级“望道班”助理辅导员,引领“小火苗”树立远大理想。

经过三年淬炼,2020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徐依泓从内向走向开朗,在更广大的舞台,获得了复旦大学研究生“五四”演讲比赛一等奖、第三届上海市高校学生理论宣讲微课程比赛一等奖以及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毕业后她选择去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

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带自己班级的学生来到上海、来到宣言馆,为他们讲解望老追求真理大道的故事。

三年来,“星火”队有42名队员毕业,奔赴基层成为选调生或到西部基层、国家重点行业就业,身份改变,却不变“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的决心。

“星火”队原队员、2018级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陈醉毕业后成为一名选调生,回到家乡,走到基层,在红色革命老区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担任驻村干部。在总书记回信两周年之际,以“星火”队的经验为启发,由他牵头起草的红色美丽乡村模范堡垒村(社区)党组织创建项目报告通过审批,深挖当地红色文化,项目中重要一环是建设翠亨村红色文化展馆,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在充满生命力的基层土壤,陈醉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一年过去,翠亨村深入挖掘14个革命遗址和红色人物故事,以口述史、动漫文创等形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村中“石门艺术之路”和“兰溪河风情带”交汇处正是已经初具规模的村史展馆。“这些都是,‘香山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精品项目。后续我们会组建一支由专业讲解员、村‘两委’干部、老党员、青年学生等多元群体组成的讲解队,把历史沉淀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传承好、弘扬好。”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表示,面向第二个百年,学校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谋划“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复旦版”,统筹实施“承重墙”工程,着力建设若干示范性攻关项目。以强国观教育为核心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以“文化校历”为抓手体系化建设新时代校园文化,以“一站式”社区为抓手建设网格化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系统实施“大先生”培育计划,充分激发学生担当“强国一代”责任的内生动力,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走深走实。

实习编辑:沈家怡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此刻开场》:送给2025届毕业生...

<>

图说复旦

高考加油!相信,你是自己的光!

<>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