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校报报道的7位分党委书记当“大家”的答案,是全校各位分党委书记当“大家”的一个缩影。分党委书记们面对的问题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是专项攻关类,有的是日常工作类;“当家”的方式也多元,师生座谈会、专题组推进会、方案论证会、意见征询会、小组焦点访谈、实地调查……他们参加到职能部处搭建的以各种方式呈现的平台中,做“观察员”“运动员”“裁判员”。
5月25日下午,每月一度的复旦大学分党委书记会结束后,42位分党委书记与28位职能部处负责人拿着各自的“订制化”实事项目落实清单,分批乘坐电梯。“我们从电梯里开始同题共答吧。”一位分党委书记的提议让电梯里洋溢着笑声。电梯从光华楼30楼下至1楼,正应大调研的上下篇文章的题眼——“站在光华楼上提问题”“站在邯郸路上解问题”。
一段时间过去了,分党委书记们“当家”当得怎么样?提出问题的分党委书记如何参与到自己所提问题的解决团队中,与职能部处同题共答,联手调研,联动整改?首批7位分党委书记亮答案。
职能部处搭台 邀分党委书记上场“当家”
6月1日中午,天气晴好,江湾校区图书馆科学家咖啡厅内,来自物理学系、法学院、研工部等22个院系单位的38名师生代表,与总务处、江湾管委会、基建处的负责人济济一堂,围绕江湾新食堂设计规划、餐饮服务建言献策,畅谈2个多小时。
物理学系党委书记刘召伟、材料科学系党委书记于瀛这两位分党委书记参加座谈会。此前,刘召伟提出的“建设有格调、多功能、差异化的新的江湾餐饮接待与学习交流复合空间”,与于瀛提出的“江湾新食堂早日完工、投入运营”,共同列入“复旦八问”“急难愁盼专题组”的校园设施项目,他们与总务处处长朱莹“同题共答”。
在这个职能部门为分党委书记搭建的沟通平台上,刘召伟、于瀛倾听负责人开诚布公地介绍江湾新食堂建设方案、功能布局和实施进度,集思广益征集新食堂文化空间布局方案,听取师生对江湾校区餐饮服务的意见建议。
作为“观察员”,刘召伟看到师生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意识到信息沟通渠道的重要性。从学校大局出发,解题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通盘考虑。
会上传来喜讯,江湾校区新食堂内部厨房、家具等功能化项目招标工作启动。新食堂预计年底前完成,明年1月投入启用。刘召伟和于瀛将继续发挥“中场线”作用,向师生反馈项目最新进展,同时代表师生做好“裁判员”。
小小一张表,师生常常填。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刘季平说:“减少教职工填表工作量,或许不是最为急难、最为重大的问题,却涉及最广大的教职员工群体,关乎每个人的日常工作。”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周晔在机关调研,填表同样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锚定同一个目标,刘季平、周晔提出的“师生数据一表通”相关建议,纳入“急难愁盼专题组”的8个“马上办”民生项目之一。
“马上办”,体现的是办事的效率。周晔与学校办、信息办等职能部门逐一对接,走访填表量较多的单位,展开座谈研讨,合力绘制出一张“施工图”。依托“智慧校园数据云”平台,让师生员工“易办事、好办事、快办事”。
作为“马上办”项目组的“当然成员”,刘季平参加了学校办公室主任钱海红牵头组织的专项组现场推进会。6月1日下午3点,他带着笔记本电脑走进综合楼北楼318会议室,落座后他发现,除了学校办公室,还有信息办、外联处等多个相关职能部处。此外,项目工作专班还邀请了新闻学院做可视化信息呈现的青年研究员加入研讨,碰撞更多智慧火花。
在现场,他成为“观察员”,深入了解到“一表通”项目目前在自建表格、数据归集、数据呈现等方面的进展,同时他也成为“运动员”,向大家分享本学院的探索实践。
目前,“师生数据一表通”的方案已完成三分之二,倒排工期,答题进入倒计时,“一表通”计划6月底7月初上线。拟定以6月份导师论文填报为契机,优化导师信息表单填报工作,以提升教师体验度。从填表入手简化办事工作流程,用信息化手段赋能日常工作,刘季平、周晔也将作为“裁判员”,直观检验填表工作量的改善成效。
小组焦点访谈 当好问题“观察员”
“我们可以看到,大数据学院分党委书记张骏楠身边坐着发规处的吴力波处长,她们匹配成为了一对组合。”一周多前的会议现场,分党委书记与部处负责人间隔就座,形成“1+1”会商解决机制的“初配对”。当学校办负责人举例介绍时,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她们。
张骏楠微信答题、提出“建立符合交叉学科特色的统一学术评价体系”时,她感觉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长线问题。那天,这一问题被纳入“复旦八问”中的“学科建设专题组”。散会后,张骏楠与吴力波做了初步讨论。
随后的几天,她们将各自学院、部处的相关资料汇总整理。6月1日,周四下午2点,带着对同一问题的思考分析,张骏楠和吴力波在子彬院见面畅谈,互换“干货”。2个小时的“小组焦点访谈”,让张骏楠意犹未尽,也让她进一步观察到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方法。
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将推进针对交叉学科分类评价关键要素的调研,首先走访大数据学院、国家智能评价基地,协同发展规划处、“双一流”建设办公室,研讨构建符合交叉学科特色的统一学术评价体系的科学方法、数据来源和基本方法。
主动联系 实地走访出实招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徐阳和班子同事一起走访调研学院“四系两中心”、召开多场座谈会,提出要更加关心青年人才成长发展、加强对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指导的整体设计。这一题目列入“复旦八问”的“干部人才专题组”。徐阳还主动与人才办、人事处负责人联系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与徐阳“1+1”匹配的人才办主任黄金辉,同时与另外4位分党委书记配对。结对当晚,他发了个朋友圈:“喜迎五位分党委书记,努力做好‘店小六’”。他说,“分党委书记提的问题,跟我们目前推进的工作,高度吻合。一定程度上,学院书记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校关心重视的。学院书记提出的建议和他们的关注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优化、细化工作方案。”他的想法,也道出这次“1+1”会商机制中职能部处负责人的心声。
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和同事们调研商讨后,图书馆党委书记侯力强提出:逐步更新图书馆服务设备、设施,不断优化文科馆、理科馆和江湾馆空间规划和布局,探索和创新读者服务项目,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这一建议被列入日常工作类项目。
最近一段时间,侯力强与基建处处长李卫国数次实地走访,共同察看文科图书馆、光华楼储藏空间。“我意识到不能只站在自己角度想对策,‘站在图书馆看图书馆’,而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参与部处解决问题的链条,充分了解资源规划,达到同频共振、合作共赢。”
“同题共答”开始以来,分党委书记们与职能部门密切互动,观察解决问题的资源,初探解决问题的路径,站在邯郸路上解问题,结出一些小成果。相信随着主题教育“微信出题”创新实践的进一步推进,将诞生更多分党委书记如何当好家的好案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