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恩师,奔赴山海!复旦上医3位老师荣获“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

来源:医学学工部发布时间:2023-06-17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尊师重教传统,深入落实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近日复旦大学开展“桃李之心,春风化雨——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

经学生推选、组织推荐,全校共产生33位2023届本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候选人,复旦上医有3位老师荣获“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4位老师荣获“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

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3位复旦上医“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育人事迹,近距离感受这些复旦“好老师”风范,铭记师恩、不懈奋斗。

2023届本科毕业生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夏春梅

基础医学院

菁菁校园育桃李,耿耿丹心写春秋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克卿书院导师。研究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伤机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其中一区2篇。

她主讲中英文生理学、基础医学整合等课程。她践行第一课堂“以学为中心”的理念,获得多项复旦大学教改项目。获得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英文授课比赛奖及全国高校生理学微课教学比赛奖。

她深耕第一课堂的同时注重本科生科研创新。独立开展基于临床问题的生理学双语研讨第二课堂,为“国际生理学知识竞赛”及中国地区赛获奖打下坚实基础。她言传身教,指导“望道学者”及“莙政学者”等本科生科创项目15 项。为本科生科创比赛的获奖奠定坚实基础。

她走进中学生先修课堂,参与正谊团校授课及复旦大学招生工作。她践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在第一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和学生亦师亦友,在学工和辅导员的工作中,帮助后进,关注重点学生,获得学生信任,是学生心中的楷模。

经典语录:

问:夏老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做科创,一定要进实验室?我们现在还不懂,有必要进临床么?

答:医学是一门实践课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要早接触科研,早进实验室,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因为面对严谨的医学科学和患者,只有具有对人类苦难具有难以遏制的同情心,才能真正做好医学科学家和医生。

问:夏老师,我们现在学得太多,学习压力太大,学医是一辈子的事情,学得差不多就行了,以后慢慢来,不行么?

答:钟南山院士八十多岁了,依旧奋战在临床、教学、科研以及与新冠病毒斗争的一线,他说“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天地宽广,须臾不待,请同学们不要在最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也不要在最适合接受挑战的阶段选择逃避。

何纳

公共卫生学院

培根铸魂传道者,启智润心引路人

何纳,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委等。长期从事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点专项、国家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30余项,发表论著400余篇。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贡献,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

何纳院长坚持立德树人为本,秉持“面向人群重实践、持之以恒勤思考、开阔视野敢创新”的育人理念,言传身教、身正为范,引导鼓励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做“顶天立地的公卫人”。执教以来,他主持教研教改项目7项,主讲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门,带领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等。他是学生心目中为人和善、幽默风趣的“好老师”,更是有深度、温度和高度的“大先生”。

经典语录:

《菜根谭》有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同学们要做好面临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平常心看待一时的逆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你们终将因平凡而伟大。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萌,也许在某个峰回路转的时刻,你们迎来了机遇,抓住了,成功了。

往往实践出真知,不要小看我们实地流调的工作。流行病学研究者必须要深入现场和人群,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问题。

不要总是把工作碎片化,要连贯地完成一项研究,更能保证全面有逻辑的科研思路,效率也会更高。

没有实用价值,没办法改善人群健康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

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以德为本,以身为范

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心血管病学专家,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教授、博导。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长期致力于冠心病等重大心血管疾病关键诊疗技术革新和转化研究,创造了多项“第一”,发表 SCI论文600余篇,主编中英文学术著作25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上海市科技功臣奖等科技奖项16项。

葛均波院士坚守临床教学一线,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生《内科学》《诊断学》,以及研究生《心血管疾病进展》《临床内科学(八年制)》《内科学》等教学任务,在学生教育、继续教育、著书立说、团队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被授予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国际心血管创新大会(ICI)终身成就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奖章、复旦大学复华讲教金优秀研究生导师奖、复旦大学普康教金、复旦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荣誉。

经典语录:

做老师我每天都有幸福的事。看见学生慢慢成长起来,能独立完成由易及难的治疗时是幸福的,看见学生拿着论文前来请教、带着疑问前来探讨的时候是幸福的,被学生、国内外同道认可的时候也是幸福的。

当患者对我们的医疗提出异议时,首先想一想我们做的是否足够好。我们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真的代表“中山水平”。做医生最重要的品质是把病人当自己的家人。

在这次战役中,没有旁观者!请各位同学认真学习完成学业和研究,我会平安回来。因为我的学生们还没有毕业,我要看着你们走向工作岗位!

实习编辑:罗钰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招生宣传片《选择复旦的120个理...

<>

图说复旦

除了戴口罩,防疫新老“三件套”...

<>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