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毕业快乐,青春万岁

作者:章佩林、赵天润摄影:成钊、戚心茹、廖恒 寸菲、陈知佳、杨志超、程明睿、傅永鸿 视频:王玥、刘铭谭、田牧歌、李心怡、李文迪、郭亦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3-06-16

盛夏至,毕业骊歌声起

6月16日,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在正大体育馆举行

一万余名复旦学子告别复旦校园,走向广阔天地

本科生毕业典礼

暖场 一曲离别

  

“像阳光在冬目里满溢 像晚星突然照亮天地”

一场不期而至的毕业典礼快闪点燃热血沸腾的青春

11位复旦师生联唱11首暖场歌曲

掌声涌动、笑颜绽开

这是青春最好的模样


上午9点,复旦大学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在复旦大学正大体育馆举行。

校党委书记裘新、校长金力等学校党政领导,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各院系党政领导,机关部处负责人,毕业生家长代表等共同送别3540名2023届全体本科毕业生。典礼由常务副校长许征主持。

全体起立升国旗、奏唱国歌

日月更迭,光华流转

告白青春,作别校园

毕业典礼在2023届本科生毕业纪念片《向远方》中拉开帷幕

12分钟,四周响起数十次的掌声和欢呼声

今天,他们从复旦,向远方

校长:拒绝躺平,激发三重内生动力

金力以《拒绝躺平》为题,勉励毕业生们激发出人生奋斗的内生动力,完成长途跋涉、体验到更多更美的风景。他指出,拒绝躺平,可以有三重内生动力:一是中国人不会选择认命。复旦人应有敢为人先的豪情、扎根人民的踏实和迎难而上的脊梁,胸怀“国之大者”、服务人民根本利益,以引领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勇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潮头。二是青年人不能自我压抑创造。希望大家找到一生的兴趣、选择真正的热爱,品尝到“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的滋味;不懈地用劳动创造幸福、创造未来、创造历史。三是复旦人不会选择守成。高远的理想依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去实现,卓越的境界在一次次的拼搏、突破和超越中被成就。希望永远保持“卓越而有趣”的文化特质,努力成为发现者、开拓者;永远保持“赶考”状态,不忘初心、有进无退,掌握人生的主动。

“希望所有的新一代复旦人心花绽放,踏向荆棘。如果累了倦了,欢迎回到母校,躺在光草,让母校的风倾听你的压力,让母校的草拂去身上的疲惫。”金力为毕业生加油鼓劲,祝2023届毕业快乐、青春万岁。

许征主持典礼

师长寄语 一声希冀 一道祝福

副校长汪源源宣读2023届本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名单

学生代表向获奖老师赠送奖牌及纪念礼物

同学们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老师们的悉心培育

今天 我们向师长致敬

教师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系教授赵东元从化学出发,分享了他的人生历程。

“本科毕业时,我刚21岁。”那时,赵东元虽然选择读研,立志从事科学研但仍然比较迷茫。做科研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素养和精神品质?他不甚明晰。35岁时,赵东元结束在美国加州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在复旦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从事功能介孔材料创制研究。今年是赵东元在复旦工作的第25年,他说“愿一辈子研究下去”。

他勉励毕业生们,做一个发现兴趣,找到热爱,勤奋坚持的人。因为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让已是院士的他即使再忙也坚持给本科生上《普通化学》课,让学生知道科学应该是什么样子。做一个务实求真,理性质疑,大胆创新的人。实现成就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创新意识、求真精神和质疑精神,要养成问问题、问为什么的习惯,做出创新工作。做一个传承复旦精神,勇于奉献的人。带着复旦精神烙印,心中有理想,脚下有泥土,将社会责任与个人志趣相结合,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主席台第一排嘉宾向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学生代表赠送鲜花

每年毕业生中,都有一批优秀同学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

校友代表、法学院1995届本科生俞卫锋回顾了在复旦的学习生活、复旦教育留下的印记,并寄语毕业生。

1995年俞卫锋本科毕业。28年过去,他仍记得开学第一课郭建老师的“人由好奇的猴子演进而来”,董世忠老师的“三通人才”,王全第老师的“缔约过失”,陆志安、龚柏华、陈力老师的国际法三部曲……相辉堂、文科楼、3108、四教、五教等是他走过无数遍的地方。“在复旦的学习,复旦教会我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思、行”的方法论;还教会我如何仰望星空,时刻提醒我案例卷宗、柴米油盐之上还有理想与追求。”

步入社会,该如何存在?走出校门,俞卫锋面对的不是抽象的公平正义,而是一个个需要帮助的个体,是一个个需要解决的具体案件,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他在社会大学上的第一课。“同学们将是自己人生课题的答题人”,他勉励大家做一个有深度、有高度、有气度、有温度的“四度”复旦人。

副校长徐雷宣读2023届计划授予“本科荣誉证书”本科毕业生名单

主席台第一排嘉宾向学生代表颁发“本科荣誉证书”

为汇聚一批能力卓越、志存高远的优秀本科生,学校逐步构建起高开放、高挑战、勇闯关的“两高一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复旦本科荣誉项目。

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宣读2023届本科生“毕业生之星”名单、2023年度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名单(本科生)

主席台第一排嘉宾向2023届本科生“毕业生之星”颁发纪念证书

秉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

“刻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

他们志存高远、全面发展

主席台第一排嘉宾为内场毕业生代表授毕业纪念证书并拨穗,主席台第二、第三排嘉宾和院系导师代表为2023届全体本科毕业生拨穗

拨穗正冠 毕业礼成

学士帽上的流苏从右侧拨到左侧

象征着学有所成,也标志着新的开始

回应 一份感恩 一声感谢

2023届本科生代表、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9级本科生祝辰浪讲述了在复旦四年的一场自我发现之旅。

大一伊始,祝辰浪踏入社会的课堂,在扎根村庄调研中发现“复旦”二字所承载的社会期许。学术之路上,他师从陈水生教授,在文图寻找文献空白,连日连夜编码近万条数据,翻遍图书馆书架给一个政策概念正本清源……构成他进行学术研究的日常。四川大凉山的支教,让他看到一个个可被转化为科学研究的现实问题,发现真问题、提出好问题,更立志用研究去影响更多人的境遇。在复旦,他完成真实自我的“双重发现”:发现心之所向,从事学术研究是他对大学四年的回答;发现个体命运的相互联结,复旦揭示并成就个体蕴藏的社会性,并落成为持之以恒的努力。经过这场“自我发现之旅”,复旦人得以成为完整的“人”,烙上母校永远的精神印记。

2023届留学生代表、附属华东医院2018级本科生帕斯卡回顾了五年间在复旦将医学梦想转为现实的筑梦之旅。

2017年6月的一个清晨,来自津巴布韦的帕斯卡收到一封邮件。它是一封来自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录取专业为医学。经过一年的语言学习后,2018年,他来到复旦学习。留学五年间,他克服种种困难,看到文化差异之美、成长之美、多样之美,塑造出和五年前不一样的自己。校内的学习、医院的实习,给予他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经验。未来,他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攀登新高峰,希望将所学化为所用,在未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全体2023届本科毕业生为学校精心准备了礼物“复旦留声机·2023青春回响”

用声音刻下回忆、用旋律表达感恩、用祝福告白母校

裘新将留声机的唱针放到唱片中央

聆听来自毕业生给母校的祝福

并代表学校接受毕业礼物

为毕业生佩戴“相辉校友纪念章”

1000余名毕业生家长来到典礼现场

全体毕业生们起立向家长和老师鞠躬致敬

他们,是始终陪伴学生左右的人

在全体毕业生的欢呼下

2023届全体本科生辅导员走上台

接受学生最长情的告白

研究生毕业典礼

下午2点,复旦大学202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正大体育馆举行。

裘新、金力等学校党政领导,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各院系党政领导、研究生导师代表、学校机关部处负责人、校友代表和2023届毕业研究生出席典礼。许征主持典礼。本次典礼特别为毕业研究生家属在光华楼、逸夫科技楼设置了分会场。

校长:攀登顶峰,拓展人生的边界

临别之际,金力以《攀登顶峰,拓展人生的边界》为题,给毕业生未来勇攀人生顶峰提供三件制胜法宝。攀登顶峰,要不忘初心之源,无论从事基层实践,还是继续科研攻关,希望“复旦人”都能传承复旦红色基因和家国情怀,牢记“强国有我”的时代使命,用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为全人类共同福祉,贡献智慧和力量。攀登顶峰,要不惧路途之险,面对人生前进路上的“险”与“难”,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会适当地做“减法”、敢于创新勇攀高峰,欣赏别人无法欣赏到的风景。攀登顶峰,要不舍同行之伴,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要善于跳出自己的小天地,学会“有组织”地合作行动。

“希望同学们始终激越情怀,向着人生发展的更高处更险处风雨兼程、勇敢攀登。母校作为坚强后盾,将会永远牵挂你们,守望你们,祝福你们。”金力祝福2023届研究生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许征主持典礼

尹冬梅宣读2023年度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名单(研究生)

今夏,一批复旦青年学子将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校领导和导师代表为这些奔赴基层选调生和赴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毕业生代表赠送音乐盒和校徽套装,欢送他们踏上新的征程

再嘱托、再叮咛,导师与校友代表与毕业生共勉人生感悟

校党委副书记袁正宏宣读2023年度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名单

学生代表向获奖团队导师献花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老师们还有很多嘱托和期望要与同学们再分享

研究生毕业30年,在校工作30年的导师代表、“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得者、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笑说“在复旦,失去的是头发,收获的是满满的人生感悟”。1993年毕业留校,揣着100元的工资,住进11舍,看着身边人因“苦”离开学校,也让他产生迷茫。如今,第一本书出版十年后,他的第二本书成为中国人文学术的十大热点。在校负责了十年的通识教育,十二年的哲学学院行政工作,一晃也都成为了相关领域中国最好的代表之一。

他告诫毕业生们人生的第一事是以自己面对自己的方式来承担起对这个世界的敬意,回馈周遭世界的赠予,“得把自己当回事儿”。“人生虽有起伏,各有各的艰难”,但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磨一剑的做事逻辑却始终没变,唯有“好之”、“乐之”才能享受学习与工作本身带来的乐趣。“有人问我,你整天忙,图个啥?我也被问住,想来还是事情本身有意义,做事本身有乐趣。把自己当回事,不把自己当作某种交换的东西,而是发挥自己内在价值。把成就看作生活中‘乐之’的自然结果,从而保持从容坦荡的状态。”

1987届化学系校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金涛1996年回国工作后不久,便承担了一项高温材料的研制任务,用于当时国家重点发展的一个航天型号。接到任务的他没多考虑,“既然国家急需那就努力去做”,航天装备对材料性能的要求非常苛刻,团队前后试验了数百种工艺条件和配方,经历了缺少条件、反应爆炸、人员受伤和流失等各种难关,用了整整八年时间才做出合格的产品,“人生没有平坦路,重在坚持”,是他叮嘱青年学子的第一条。

临近退休,回首科研人生,刘金涛心里很平静,“我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和国家宝贵的科研资源都用在了国家急需的材料开发上。相比名利,我觉得心灵的安宁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研究生学有机化学、工作后涉猎材料科学、化工和机械,他的相关知识都是在工作中学习积累的,面对一个巨变的时代,他嘱咐青年学子只有终身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才能在原始创新、融合创新的探索中推动人生更深层次的提升。

正青春、向远方,复旦青年上下求索、交出自己的答卷

“作为微电子学院的博士生,复旦给予我的,是对理想主义的坚守,是为国家突破卡脖子难题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学生代表、第六届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微电子学院博士生朱立远从事的是新型低功耗微纳智能气体传感芯片的开发与研究。科研路上的失败和否定是她的家常便饭。一篇文章投稿8次,每次鼓起信心重新投稿,等来的都是拒稿的消息。“但问题终要被解决”。5年科研生涯,留给她的除了科研的能力和成果,更重要的是面对理想的越挫越勇,面对难题的不懈探索。“未来,我还将在复旦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深耕于智能芯片领域。”

就在上周,学生代表、附属中山医院博士生林友培获评第十四届研究生“学术之星”特等奖,这对五年前的他来说,不敢想象、也不曾想象。研究生前四年,他几乎没有任何成果和产出,最失落时,导师樊嘉院士的鼓励让他相信“黎明终究会到来。”厚积薄发,他的研究成果顺利登上肿瘤学顶刊。一路走来,“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上海医学院服务人群的理念成为伴他在博士生医疗服务团义诊、做核酸检测志愿者、担任实习医生时的前行力量,“当最终迎来毕业的时候,我发现过往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那些泪水和汗水在今天熠熠闪光。”

   

临别之际,2023届全体毕业研究生向母校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用柔性发光纤维刺绣作品“日月光华 复旦印记”。纤维上绣着张江校区的白玉兰、枫林校区的杜鹃、江湾校区的银杏、邯郸校区曦园里的梅花,代表着学子们在复旦园中度过的春、夏、秋、冬,也见证了他们在复旦奋斗的日日夜夜。如何让小小丝线像丝线一样打弯、像显示器一样发光?在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老师课题组和吴景霞老师的倾心帮助下,一次一次讨论、一次一次试错,同学们将挫折的磨砺变为不断求索的勇气,将失败的经验转变成科研创新的成果,最终共同编织成闪亮的复旦校徽,代表全体毕业生祝福母校的心。

裘新代表学校接受毕业礼物,并为毕业生代表赠送“相辉校友章”。

特别的毕业生,书记校长在内场中央俯身为他拨穗授证

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汪源源宣读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公告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主持主持学位授予仪式

全场研究生毕业生接受校领导、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院系党政领导、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和导师代表拨穗,帽穗从右到左,是研究生生涯的完美句点,更是崭新生活的火热起点。

当最后一位毕业生,2019级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郑智源坐着轮椅被推到内场中央,书记、校长走下舞台,来到他的身前俯身为他拨穗授证,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数学中心主任李骏送上苏步青先生自传《神奇的符号》,全场毕业生为他响起喝彩与掌声。

高位截瘫给郑智源带来身体上的磨难、生活上的不便,却从不曾磨灭他对于学术的热情。2000多个日夜的默默坚守,化苦难为力量,满载收获,他终要从复旦起航,驶向新的广阔天地。

为给予关心、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同学、亲友再鼓一次掌,为坚守的自己再高声欢呼一次。

“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熟悉的前奏响起,全体毕业生高唱校歌,此去离别,向高处走,往远方去。

这个盛夏从复旦百年星空出发

奔向浩瀚无垠宇宙

从学生变成校友

却不变“复旦人”身份

愿每一位毕业生

无羁绊,前程远

今天你们以复旦为自豪

明天复旦以你们为骄傲!

制图:杨子贤实习编辑:苏尧祎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