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社理工医名家精彩贡献校庆学术报告会

作者:张菲垭 丁超逸 许文嫣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06-09


切问国之所需,笃志科研报国。527日下午,庆祝建校118周年复旦大学第57届校庆科学报告会在相辉堂南堂举行。文科资深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陈尚君,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吴心伯,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生命科学院教授聂明,基础医学院教授应天雷,基于各自研究方向带来内容殷实的学术汇报。

报告会正式开始前,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讲授专题党课,并为五位教授颁发纪念证书。

在数字时代重新写定唐诗

李白《静夜思》的诗句到底是“床前明月光”还是“床前看月光”?孟浩然《春晓》的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就已破题,可现存最久远的宋本里却记载这首诗题作《春晚绝句》,怎么回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否真的为杜牧所作……

“唐诗流传千载,问题重重,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里已有如此多疑点了,更不提相对生僻的。”以一连串问题开场,陈尚君掀开浩瀚唐诗长卷的一角。

自康熙四十五年(1716年)《全唐诗》修成以来,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都曾进行对唐诗的补遗和写定工作。2011年,陈尚君决定也进行重编唐诗的工作,他不借助手,单独承担此一责任,已坚持12年。陈尚君感慨,自己身处一个幸运的时代,古籍因数字化得以进行精细检索,计算机写作能够进行成千上万次反复修改,全世界古籍善本大范围公开。因而,他始终坚持:“要打破学科壁垒,广泛吸取古今研究与新见文献,才能有所成就。”伴着日升月落,陈尚君将继续埋首书卷之间,借助便捷的现代技术,把这项工作长久做下去。

中美博弈的边界在哪

吴心伯在题为《探索中美博弈的边界》的报告中指出,当前中美处于战略博弈的过程之中,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国际环境、中美经济的相互连接、两国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因素,都使中美关系具有高度的复杂性。

“中美博弈的边界是移动和变化着的,边界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中国力量的成长是决定博弈边界的主要因素。”由此,吴心伯认为,我国应当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之道,持续推动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世界规则的制定,以有规则的竞争代替无规则的竞争,让国际规则朝着有利于合作、开放、共赢的方向去走,有效抵制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负能量,努力让全球化重新回到正轨。

吴心伯指出,从近年来许多国际政治大事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这对于中国更好处理中美关系、开展大国外交打下了扎实基础。

报告尾声,有听众提问:如何通过中美关系理解大国博弈和当代国际政治议题?在吴心伯看来,中美关系不能只看双边关系,还要看到更大的格局,尤其是稳定的中美关系对于地区和国际形势也会起到稳定作用。

重新认识纤维

“材料是反映人类发展很重要的参量,随着材料形态不断变化,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一个高分子的时代。”报告会上,彭慧胜从“高分子时代”谈起。将纤维编成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高分子时代,我们是否能赋予纤维独特的功能?

“能不能把硅基太阳能转变为纤维化器件,制作自供电宇航服呢?”一系列实践后,他发现,纤维太阳能电池可与纤维储能电池编织集成为自供电系统,该系统在真空、高低温等极端环境条件下能稳定工作,这或许会在未来的太空工作中发挥作用。

彭慧胜团队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利用含氧官能团修饰的碳纳米管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找到一种全新的性能相当优异的发电途径,“这是一个相当惊喜的发现,其背后的机制和规律还在探索。”

纤维组织工程是一种理想的人造韧带,能促进骨内血运重建和神经再支配,通过实验,彭慧胜团队已经实现大动物的韧带重建。

“今天介绍的三项工作,一个有关天上,一个有关地面,还有一个关于人体。”报告末尾,彭慧胜笑道,“我也想用‘天时、地利、人和’,祝福复旦生日快乐。”

生物多样性与碳中和

“老百姓最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它们都取材于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因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聂明在报告开场时说。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聂明指出:“提高生态系统的碳汇水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也对我国争取合理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发展时间具有积极的意义。”

聂明从植物、动物、微生物中各找案例,介绍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引发了在场听众的兴趣,提问“如何发现更有意思的科学问题”?聂明表示,第一要到大自然中去看、去观察,第二要在此基础上去想、去深刻地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道理,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对大自然中的现象做出机制上的解释。”

探索下一代抗体药物

21世纪以来,抗体药物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抗体药物正朝着人源化、功能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应天雷带来题为《基于合成免疫的下一代抗体药物研究》的报告,认为对传统抗体分子进行工程化重塑,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要突破点。

合成免疫学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新兴的重要分支学科,它充分吸收合成生物学和前沿免疫学两部分的理论成果。应天雷介绍,基于合成免疫的抗体设计,包括从蛋白到模块、从模块到元件、从拆分到拼接三个部分。研究需要对模块进行拆分,并进行“乐高积木”式的重构,实现模块化设计。

在抗新冠和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方面,应天雷团队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团队发现了一系列抗新冠全人源纳米抗体,可靶向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区上的五类不同表位。相关研究将全人源的重链可变区抗体骨架进行筛选重构,从而首次设计出基于天然胚系基因的全人源纳米抗体库。

1286复旦-6.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