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网友点赞的他,来自五官科医院

作者:胡静摄影:秦舒蒙 等 来源: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发布时间:2023-06-05

医学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复旦上医”微信公众号策划推出“暖心·为人群服务”系列报道,为你呈现一组上医人的暖心故事。复旦上医人用一个个暖心的举动诉说着医学的脉脉温情,诠释着“为人群服务”的初心使命。

23万+点赞!2万+点评!

近日,《他走了二十公里来看病》一文在社交平台上感动了很多人。

社交平台中《他走了二十公里来看病》文章截图

2万多网友在文章下诉说着感动,传递着善良。

文章的作者“小胖鸡”,正是来自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的眼科医生舒秦蒙。

面对网友的盛赞,舒医生说:“我跟着前辈学看门诊,和同仁一起成长,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在他们看来,对患者负责和关心是本来就应该去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对患者的关心和负责,他们比我做得更好、更多、更久。他们更值得被看见。”快来了解一下我们的舒医生吧!

“患者的信任和肯定很珍贵”

舒秦蒙医生在云南省富宁县新华卫生院义诊

热帖《他走了二十公里来看病》只是舒医生门诊记录的一个旧日篇章。自2012年进入医院工作以后,舒医生陆陆续续记下门诊发生的一些特别的人和事《韩先生》《三年后,他带着妻儿来谢谢医生》《一位没钱治病的中年人》《他说他儿子今天生日》……有些是舒医生亲身经历,有些是前辈带教中偶然提及,平淡舒心的笔触温暖了许多网友。

舒秦蒙医生用手术显微镜查体

被问及怎么会想到要做下这些记录,舒医生说:“临床上要学的很多,能做的却不多。常常是挫败,偶尔有成就。能真正帮助到患者,得到患者的信任和肯定非常珍贵,往往会让我们记得很久。”

“那些勤勉付出的前辈总在影响着我”

在舒医生的记录中,闪现着许多默默付出的前辈和同仁们的身影。《三年后,他带着妻儿来谢谢医生》讲述了徐格致教授的行医故事;《韩先生》里那位手术中“动作极轻”的江睿主任医师;《一位没钱治病的中年人》中支持为经济困难患者开展简易术式节省医疗费用的上级医生孙中萃……在舒医生看来,医院的前辈们大多“低调而有本事”,他们用持之以恒的勤勉钻研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更好地去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他们中有的年愈八旬仍耐心与年轻的进修医生探讨学术,有的会在手术笔记里写下“这个孩子的玻璃体液化的程度令我感到讶异”,有的在门诊或手术中手把手仔细地带教着后辈。

浸润其中,年轻的医生们总会受到他们对患者负责和关爱精神的感染与影响。

前赴后继 接力奋斗的年轻人

医院援助富宁县第二批医疗队员合影

2016年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开始与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对口援建工作。2021年底结束临沧医疗援建后,开始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人民医院进行对口医疗援建。暑来寒往,一批批年轻的医疗队员接力奋斗。而这其中包括了当下正在富宁县人民医院援助的舒秦蒙医生。

舒秦蒙医生在云南省富宁县新华卫生院义诊

2022年7月,舒医生作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第二批援滇医疗队队员开始援建工作。虽然在前批次援建医生的努力下,这里首次开设了眼科病房,开始开展白内障手术,但仍面临眼科设备陈旧、实验室检查匮乏、成品药物不足等问题。面对困难,舒医生做起了多面手:在上海检查室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设备参数,在药剂科同仁的帮助下调配制剂,眼底拼图、B超自己上手做,尽可能为每一位来院的患者看诊。同时,针对当地诊疗的薄弱环节,舒医生帮助科室建立起眼科急诊救治相对完整系统的流程。“这里的人民对医生有着原始的信任,热情又单纯,希望他们能越来越好。”

截至目前,网友在舒医生社交平台账号下温暖的留言仍然不断,善意在人与人间流动。但对舒医生而言,“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做了普通的工作。这次事件也让我认识到,作为医生,我并不知道患者克服了哪些困难,承担了什么样的压力来到我的门诊前。今后的门诊中,我会在能力范围内更加温和、更有耐心。”

实习编辑:严静雯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一起看看复旦校友和学子的新年fl...

<>

图说复旦

除了戴口罩,防疫新老“三件套”...

<>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