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旦留学是怎样的体验?冰岛、津巴布韦、俄罗斯和伊朗的四位在校留学生分享了他们的感受。
冰岛留学生天一(Francesca Ran Rositudottir)是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天一很纳闷,“山和水怎么会变成金子银子呢?”去年暑期,天一随复旦中外大学生团队赴青海考察,在总结中写道:“青海保留未经雕琢的自然原始风貌,是再宝贵不过的自然馈赠。”通过实地考察中国的生态保护举措,她对中国发展路径的选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对博士阶段的学业和科研压力,体育锻炼成了她生活中的固定项目。江湾体育馆是她最常打卡的地方,与国际接轨的场馆设计和设施布局让天一直呼“秒穿”冰岛的大型健身馆。
津巴布韦留学生帕斯卡(Pascal Kwangwari)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华东班)本科生。
“从初赛到决赛花了6个多月,主要是为了学习中文。”在第五届“外教社杯”中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帕斯卡与日本留学生佐藤拓未、巴基斯坦留学生娜瑟代表复旦大学,以国际学生组决赛团体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未来中国通奖”的称号。
帕斯卡刚进复旦时“压力很大”,但任课老师的耐心指导与中国同学的热心帮助,不仅让他的中文进步很大,也让他在学业和生活中更为自信。假期里,他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游学活动,“去看了景德镇瓷器,还有不少名胜古迹,更好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大学期间,他结合专业特长以营养蛋白粉为主题的创新创业项目,在2020五角场创新创业大赛上表现亮眼。“复旦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帮助我发现自己的潜能。”
俄罗斯留学生王力伟(Anatolii Savelov)是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不久前,热爱运动的王力伟以排球队员的身份与队友在首届“复旦国际学生奥运会”中斩获排球赛冠军。因为兴趣,王力伟从高中开始学习汉语,心怀“让全世界都感受到汉语的魅力”的梦想。“第二语言习得”、“汉外语言对比”等专业课教他从学习中文的学生,成长为教授中文的对外汉语教师。
伊朗留学生孙智琳(Tahereh Shahriari)是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春天的复旦绘满缤纷色彩,片片花瓣,悄然飘落在校园小径上。校园里盛开的白玉兰和樱花让她沉醉。光草上百团大战的盛况,让她深深被复旦的活力感染。闲暇时,孙智琳喜欢骑上单车去校园不同角落度过一个下午,边徜徉在缤纷的文学世界中,边欣赏校园郁郁葱葱的绿。“在复旦的每天,我都期待下一天,会发生什么精彩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