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来华留学教育历史悠久。作为新中国最早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校之一,复旦致力于为全球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自1952年开始接收留学生,逾5万名留学生从复旦学成毕业,在世界各个舞台上做出贡献。目前,外国留学生已经成为复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各类学习、实践和社团活动,目前正式注册的留学生社团有12个。复旦一直秉持“趋同化”的培养方针,促进中外学生融合,构建多元文化包容的和谐校园氛围。
在复旦,留学生怎么学汉语?是跟读“一把把把把住了”,还是临帖“一、丨、丿、ㄟ”?一门受欢迎的汉语课要讲语言,还要讲故事,靠老师传授,更靠学生互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高级讲师王蕾的“留学生高级汉语II”就是这样生动的课,获得近100%的认可度,入选2022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从2016年开课时的10多人,到现在的30多人,这门课的规模越上越大。
今年春季选课开始后,王蕾主讲的“留学生高级汉语II”选课人数迅速满额。日本留学生川村清香选课失败,只好向教务处提交了一条语气恳切的申请,“老师的课有许多小组讨论,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可以积极参与课堂,我想这种丰富的课程是我一定要参加的。”
开学第一课,王蕾就强调,“这门课要全身心的投入,师生互动、生生合作,都非常重要。”这门课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大量的小组合作。每次上课,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开展5分钟左右的热身讨论,再选几个小组代表上台分享,互动与合作贯穿于始终。
除了分组对话,王蕾还会通过小组报告、反复问答、生词游戏、快问快答、小组辩论、书面调查、口头调查、复述接龙、合作自学、病句共改、情景表演、任务重组、讨论归纳等18种合作性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
面对学生们多元的文化与学科背景,王蕾选用内容导向教学法,以网络时代、经济全球化、环境保护、教育热点、人口迁移与文化、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生活新方式、商业文化的渗透等八大社会焦点话题为主线,凸显前沿性、时代性和思政目标。
为了达成课程宗旨,王蕾每年都会更新教学内容。2020年流行的“逆行者”等网络用语,被添加为“网络时代”课时的教学词汇;2021年出台的“双减”政策,被纳入了“教育热点”课时的讨论话题……
这门课的另一特别之处是线上线下1:1混合式教学。每周两次课,一次线上自学,一次线下授课。线上重在初步获取和材料储备,线下则重在深加工和高效产出。2018级新闻学院韩国留学生孙圣贤表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我更好地把控学习进度。”
“这门课不光要考察同学们的汉语水平,还要看大家的投入程度。”王蕾说,“课后作业是不是认真做了,小组作业的工作量是多少,这些在线上平台都能看到。只要大家按时观看线上视频,积极参加线下讨论,哪怕期末考试的成绩不理想,最终通过也是没问题的。”
充分利用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优势,担任幕后策划的角色,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调控课堂活动的节奏,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导演”和“演员”——这就是王蕾最理想的教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