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辉校庆学术系列报告:纵横古今中外,4位专家带你共读中国式现代化! ​

作者:王靖扬摄影:廖恒 视频: 来源:融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23-05-26

5月23日下午,庆祝建校118周年相辉校庆系列第十五场学术报告会“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相辉堂南堂举行。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拥军、杨德山,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骥四位专家登台开讲,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李冉主持报告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明确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也日益在世界范围内焕发出新的光彩。纵横古今中外,四位主讲人从不同角度出发,为我们全方位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表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更蕴含着世界历史意义。

从世界历史讲起,吴晓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作了深入阐述:“现代化使得地域性的历史、民族性的历史成为了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当一个世界历史民族,在特定的转折点承担起特定的任务,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普遍性,这一任务也就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

吴晓明认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式现代化不只是世界诸多现代化路径中具体的一种,更重要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开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具有更高的普遍性。例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打破了传统现代化过程中难抑的贫富分化趋势;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超越了现代国际秩序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吴晓明指出,站在人类整体发展和进步的制高点,中国式现代化“在完成现代化任务的同时,也通过扬弃现代性本身展现出一种新的现实可能性”,正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为人类创造一种不同于任何旧的文明形态的崭新文明,蕴含着引领人类未来的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在地图上事先画好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闯出来的。”

马拥军表示,“现代化是一条从传统到现代的道路”。纵观历史,西方现代化的路径没有方向,“走到哪儿算哪儿”,最终被资本和理性形而上学所裹挟;中国式现代化则不同,有原则、有目标、有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在地图上事先画好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闯出来的。”马拥军说。百年来,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以联合、团结、凝聚为基础,起了探路、开路、领路的作用,在不断回顾过去的过程中展望未来,通过不断自我革命,推动着社会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中国式现代化不止是中国人的现代化。”

回顾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杨德山与在座师生共同细数中国人在现代化道路上作出的多次探索和努力,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不断试错中摸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不止是中国人的现代化。”杨德山说道。作为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也将成为人类文明演化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怎样高质量推进?他基于历史经验得出几点结论: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史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始终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人类命运关怀的现代化”

“中国是从自己的历史经验里总结现代化道路特征的。”张骥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在处理与世界关系方面突出表现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对以往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张骥认为,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实现了现代国家发展中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有机统一。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了不同于旧式世界秩序的新的世界秩序图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更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张骥表示,中国式现代化要真正胸怀天下,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解决提供一般性答案。

主讲人介绍

吴晓明

复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现任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国家创新基地(985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

马拥军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带头人

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中国道路经验的哲学研究”首席专家。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杨德山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为中共党建研究、当代中共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国政党学说史研究,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问题研究”第一首席专家。

张骥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高级研修计划”特邀专家,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

制图:实习编辑:章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