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围墙的变迁

作者:刘其真(计算机学院退休教师)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04-28

我1965年从山东农村考入复旦大学物理系。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心中充满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想象着复旦的校门和围墙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风格,散发着怎样的人文气息?我一会想象成威严的高楼大院,一会又想象成美丽的深深庭院。

1965年9月,我乘坐绿皮火车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在第二天早晨来到繁华的大上海,走出上海火车站(老北站),只见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结伴同来的上海体育学院的高中校友带路,经转车,乘上叮叮当当的三路有轨电车,来到复旦国权路校门。举目观看我曾经梦里想它千百度的校门和围墙,心中不禁泛起些许失望。大门又矮又旧,远不如我中学母校的大门气派,再定睛一看校园围墙,居然是竹篱笆,与我心目中想象的复旦围墙反差太大了。

物理系高年级的学长安排我们住下,用过早餐后,带我们参观校园。校园芳草萋萋,错落有致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在成片绿树的掩映中,很有诗意。坐落在邯郸路上的新校门,消融了我心中的遗憾。再看看作为围墙的竹篱笆,好像也顺眼了许多。用来编篱笆的细竹竿都浸过沥青,泛着乌黑油亮的光,一根根竹子被斜编成交错的花纹,疏密有致,有几茎绿草和红黄蓝白紫各色牵牛花攀附其上。墙外是农田,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或庄稼,校内有小桥流水,还有天然河浜,学校的西边和北边环绕着河流。我感到校园的竹篱笆墙与环境搭配得天衣无缝,篱笆墙虚实结合,隔而不断,墙内墙外既可互相借景,又能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世纪的七十年代。复旦的围墙更换成水泥预制板墙,墙内外被彻底隔断,墙外的农田亦逐渐被钢筋水泥的楼房和道路所侵占,水泥墙内侧外侧时有标语口号张贴其上,有时甚至直接用墨汁在墙体上刷标语口号。诗情画意不复存在,同学们倒是增添了一个练习攀爬之地。有些同学晚上到五角场吃八分钱一碗的阳春面,回校时懒得绕道走大门,便从东墙外的国定路(当时还是一条农家土路)纵身攀上水泥墙头,再一跃而下进入校园,虽有违校规,但“法不责众”,一直相安无事。

到1984年4月,学校保卫部门为了消除夜晚东墙常有人翻墙进入校园的隐患,专门抽调学生组织夜间巡逻队,分时段值班巡查。

光阴似箭,师生在教学、科研的忙碌中迎来20世纪九十年代,校园围墙也由黑色铁艺栏杆和间隔红色方形砖柱组成,铁艺栏杆中间镶嵌着圆形的复旦徽标,被称之为“学院风”围墙,恢复了篱笆墙内外通透的优点,四季中会出现“几枝花草出墙来”的美景。

宿舍区的围墙虽然也属于“学院风”,但似乎没有圆形铸铁的“复旦”徽标,有些墙上爬满了攀藤类植物,郁郁葱葱,也很好看。如邯郸校区留学生宿舍楼的围墙上,每逢夏天,绿叶丛中缀满了火红的“凌霄”花。

复旦围墙变迁的故事多多。诗意的篱笆墙已随时代远去,水泥预制板墙也成为过去,当今“学院风”的围墙令人喜爱。复旦人无论在天涯海角,只要见到复旦围墙图片,亲切感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1281复旦-8.pdf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