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全球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方面疾病。报告指出,患严重精神健康疾病者比一般人早亡10年到20年,而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重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病因、症状、病程都具有高度异质性,这极大影响了临床诊治效果。“如何拆解高异质性,实现个体化精准分型”,是该领域急需攻克的科学难题。
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青年研究员团队联合国内外数十家医院,基于大规模脑影像数据(2000多名被试),利用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算法(疾病进展模型),推演出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的全维度疾病演进轨迹,精准定位出精神分裂症大脑萎缩的两个起源(语言区亚型和海马亚型)。并且,通过对500多名患者的随访研究,探究药物治疗和TMS干预对不同亚型人群的治疗效果。
当地时间3月22日,成果以《神经影像标志物定义精神分裂症中具有不同神经生理轨迹的亚型》为题发表于Nature子刊Nature Mental Health。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220-023-0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