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写作 笔耕不辍

作者:马臻(环科系教授、副主任)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校报发布时间:2023-04-25

多年前刚开始投稿,如石沉大海。我没有放弃,笔耕不辍,至今除了发表200多篇科研论文,还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报刊和文集发文230多篇。个人博客点击量1000多万次,获得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赛优秀博客大奖、优秀博文大奖、入围博文纪念奖和第六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三等奖。我的教育教学体会还获得2021年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征文二等奖、2022年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征文三等奖、首届九三教育论坛征文一等奖、第二届九三教育论坛征文二等奖。

从屡投不中到频频发表,我体会到:作者要在自己的优势写作领域耕耘,并找到合适的文体。我的优势写作领域包括研究生教育、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文体包括经历型文章、经验介绍型文章、教育述评。

写文章不能浮光掠影,而要有通透感。长期在教育一线,有亲身实践,懂得科研和理论,还要多听别人怎么说,才能把现象和感想说清楚、说透,进而在主流报刊发表教育述评。

不能平铺直述,要有立体感。文章内容要有一定的复杂性,不能呈现一面之词,也要写出别人怎么说、怎么认为,还要有矛盾冲突。这样,文章会更有味道。

不能局限于“一亩田三分地”,而要胸怀天下。胸怀不仅意味着视野,还意味着格局——写作是告诉大家事物本来的面目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问题,究竟应该怎么做。

要接地气。文章要根植于现实,有真实的感觉甚至画面感,要打比方、举例子,使得抽象和形象相结合。还要用读者能够听懂的语言来写。

文章是我工作的结晶,也是教学资料和申请教改项目的前期积累。这些积累,使我成为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讲授的学术规范和科研技能课成为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看似东一篇、西一篇地发文,零打碎敲,但时间长了,也能把做过的事情连成一条线,形成体系和板块。不停地积累,总能收获满满。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