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工部门的信箱,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封信,里面装有信件和200元现金,6年间从未间断,捐款人署名为“Robert”。
信里写道:“资助生活困难(拮据)的学生或奖励品学兼优的同学,这也是尽我一点微薄之力。”
今年伊始,学工部门已收到2封捐赠信,不同以往的是,捐赠金额从以往的200元变成了300元,署名不经意间从“Robert”变成“Robert Lu”。
“Lu”是谁?是什么力量让爱心捐款坚持6年?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学工部门的老师们都很“好奇”。
“最开始收到这封捐赠信时,会好奇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到后面渐渐形成一种盼信来的期待,很希望哪一天在信中能获得捐赠人更多的信息。不知不觉中‘Lu’已经坚持了6年之久,非常令人感动。”曾负责保管这些信件的一位学工老师说。
“通过这种传统的方式捐款,我觉得是蛮温暖的一件事情。”多次领取信件的王老师说道,“现在很多捐助采取电子对公转账的方式,像这样将现金夹在信封里寄过来的情况并不常见。用现金这种方式,给人一种很具象的感觉,相信爱的温度能够传递到受助学生的手里,这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从2017年起(第一封信的时间应该更早),“Lu”每隔几个月就会寄来一封信,每一次的信封里都夹着捐助现金,手写的信上,都强调“资助困难学生”或“支持科研项目”,如今信件已积累厚厚一沓,累计捐款额逾5000元。
从信封上的邮戳来看,这些信以往都从“政本路”“淮海中路”“建国东路”等上海邮局寄出,而最新一封信的收寄点是广东城南邮局。
从上海辗转到广东,在异地的“Lu”的来信依旧不止,短短一个月内又捐了300元现金。
“非常时期,同心抗‘疫’。”在疫情期间,“Lu”的关切也随信件而来,让人心生暖意。
“Lu”的坚持与善意让人敬佩。涓涓细流,最终将汇聚成海,大爱与温暖也将滋润学子之心。 复旦学工部负责人表示,“Lu”的每一笔捐赠都已注入“笃志助学金”助学项目,让有温度的资助抵达更多的人手中。
寻访许久,都没有找到答案。日前,复旦学工部门在云端回信一封,遥寄感谢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