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先辈足迹,传红色基因:中文系党委赴浙江义乌、绍兴实地研学

作者: 陈心怡摄影:陶寰、李茜 视频: 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发布时间:2023-04-21

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4月14—16日,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赴浙江义乌、绍兴,开展以“重温真理味道,寻访信仰之源”为主题的实地研学活动,回溯《共产党宣言》从译介到履践的漫长历程,追望革命先辈矢志不渝为党为国的崇高精神,在实地研学中体悟党的发展历程,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访最美村庄,温真理之甘

实地研学的第一站是位于义乌城西的何斯路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何斯路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发展成为 “浙江最美村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其中蕴含的基层治理经验和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风起池东暖,云开山北晴”,走进何斯路村,湖畔栋栋浙派民居,碎石垒砌外墙和黛瓦,微风和润,沁人心脾。一如村支书所介绍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从小去接触大自然,拥有顺应自然的能力,展现鲜活的生命力,发展行走的田野与自然教育。”从薰衣草经济向教育经济、中小企业投资转型,发动居民积极投入村庄建设,聚焦重难点问题进行综合治理,鼓励更多年轻人回村发展,何斯路村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而何斯路村民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品质也生动演绎了义乌红色精神的传承。据村支书介绍,何斯路村已经成为多所大学的调研实践基地。

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革命先辈追望大道的理想信念,永远是大家奋发向前的动力源泉。与何斯路村毗邻的分水塘村,便是陈望道老校长呕心沥血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地方。望老为党为国、追寻真理、英勇斗争的一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最好践行,无时无刻不激励着后辈以其为榜样,砥砺前行。

踏进望老故居,阳光洒在精雕细镂的椽梁,抬眼便看到燕子在这里筑巢孕育新生,再飞向遥远的地方。正如望老将革命信仰的火种从破旧的小柴房送遍中国大地,从此星火燎原。望老译书的柴房狭小湿冷,大家在此久久伫立凝望,细细感受1920年春寒料峭的三月,望老在微弱的烛火中斟酌推敲,反复修改这份不足两万字的手稿,历史的画面重现,信仰的震撼永存。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在望道展示馆中,系党委一行重温了陈望道作为共产主义者、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的生平轨迹。跨越百年,复旦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在这里碰撞。大家共同探讨望老的教育理念、思想信念、《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与版本问题及其对于中国社会之影响。“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刘少奇等一大批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是受《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影响,才坚定地走上了追寻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可以说是一本书,影响了一群人,一群人建立了一个党,一个党缔造了一个国。”讲解员如是说。

聆听先辈事迹,增强爱国情操

《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与传播绝非陈望道一人之功,在马克思主义真理传播的道路上有千千万万的追寻者与信仰者,和平老人、复旦中文系创系元老邵力子先生便是其一。他不仅为《共产党宣言》找到了最合适的译者、推动了真理传播,而且自身也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学习、进步。

从义乌奔赴绍兴,走进陶堰村邵力子故居,映入眼帘的是邵力子在其主编的《觉悟》报纸上刊登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从此,马克思主义便如灯塔,照进了水深火热的中国,照亮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希望。也正是邵力子先生,敲响了“五四上海第一钟”,带领学生走在斗争前列。对此,同样作为育人者,中文系的老师们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微风敲击窗棂,仿佛送来百年前“五四第一钟”的回响,激起峥嵘岁月的回忆,提醒着我们更加坚定建设国家、热爱和平的信念。

在陶堰村另有一处烈士故居——陶成章故居,穿过馥郁芬芳的庭院,行至仪门前瞻仰陶成章像,其上是孙中山题写的“气壮山河”匾额,两侧挽联“皖变是先驱,九死完成光复志;越贤为杰出,万流凭吊广慈魂”,总结了陶成章革命的一生。

陶成章组建光复会,踏遍山水,历尽千辛,“四至杭州而不归”,奔走于浙、闽、皖各地联络革命志士。他为革命不辞辛劳、不怕牺牲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思践悟党史,深化理论内涵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秀丽旖旎的绍兴名英荟萃,精神传统如醇厚的绍酒一般浓郁悠长。周恩来世出绍兴宝祐桥周氏,1939年,周恩来因抗战机缘回到绍兴,祭扫祖茔的同时,动员家乡人民积极抗战,给故乡人民带来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希望。

在望道展示馆,大家了解到,周恩来是我们党较早接触、学习并运用《共产党宣言》的领导人之一。“从长征到抗战,周恩来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总是装着《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一有空他就拿出来学习,并用来指导当时具体的革命实践。”周恩来曾紧握望老双手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两位革命先驱因为《共产党宣言》结下了珍贵的友谊,互相商讨翻译问题,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在周恩来纪念馆,一幅幅历史图片资料,全面展现了周恩来同志光辉的一生、崇高的品德和伟大的精神。大家深深感慨周总理的人生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缩影。今天,学习周恩来,就是要在工作、生活中学习他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贞不渝,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的情怀至深,对自我修养的严格要求。

离周恩来纪念馆不远处,白墙黑瓦的明清台门建筑中,也有一位才华横溢的伟人曾在此生活——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花格门窗,乌瓦粉墙,青石板地。门厅悬挂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毛泽东主席对他的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亦为其撰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在前往北京大学担任校长之前,蔡元培已然在绍兴开启了自己的“教育之路”。他主持绍郡中西学堂,将一所书院式的旧学堂改造成为清末为数不多新式学堂中的佼佼者。

紧邻故居,孑民图书馆新近落成,在这里,大家通过巨幕观看蔡元培生平事迹,翻阅新文化运动先驱相关著作,聆听体悟蔡元培的一生所历、阅读之思与承续发展。在风起云涌的年代,正是有蔡元培先生这样敢说敢做的人,不顾个人安危,为培养人才、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复兴尽心竭力,才为后来人开辟了一个光明的未来。

追寻踏访,走过百年历史的悠长时光,步履不停。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把先辈们追寻真理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财富转化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不懈动力,在学思践悟中让真理之甘历久弥新,在奋发有为中让信仰之光更加灿烂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将以此次义乌、绍兴实地研学为契机,大力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共同奋斗!、

制图:实习编辑:苏尧祎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