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人上医情】张蕾:从上医走向世界

作者:张蕾摄影: 视频: 来源:复旦大学档案馆发布时间:2023-04-20

薪火相传,赓续初心,自1927年创建以来,上医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医学人才,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无论在哪里,在什么岗位,一代代上医校友都始终牢记“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为母校争光添彩,不辱使命。复旦上医特推出一批优秀校友故事,希望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能令后来者有所启发和感悟。

今天刊发的是1985级校友张蕾的故事,听她讲述记忆深处的上医往事。

1985年,我考入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专业,之后又被推荐攻读本校临床药理研究生,师从王永铭教授。毕业后我留校进入药理教研组,直至1997年出国留学。在上医的12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那些记忆深处的上医往事如今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让人心底生香!

▲ 学生卡

“荣独山、林飞卿教授奖学金”

1985年,我从上海市曹杨二中高中毕业,学校的特级语文教师金志浩先生将我的一篇课堂习作《谈祸患常积于忽微》,选送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比赛,结果文章获得二等奖,刊登在11月8日的《青年报》上。上医校刊编辑室的陈丽芬老师看到后特地找到我,热情鼓励我为校刊投稿。不久我的第一篇文章《医大交响曲》便在校刊上发表,并且之后竟陆陆续续也有几十篇散文、杂文见报。

1986年1月24日医大报

印象最深的是,我曾在1988年12月15日的校刊上发表了《上医的脊梁》一文,文中对上医的放射学专家荣独山教授表达了深深的敬意。不过没想到在1990年的大学毕业典礼上,我竟然被授予了“荣独山、林飞卿教授奖学金”。当我站在主席台上从汤钊猷校长手中接过证书的那一刻,真的是满怀骄傲!

“荣独山、林飞卿教授奖学金”证书

医学与音乐

在上医60周年校庆和金十字艺术节中,校刊老师还指导我当起学生记者,采访了当时的上海交响乐团指挥家陈燮阳,上海乐团名誉团长司徒汉,上海歌剧院指挥家吴逸亭,中央交响乐团指挥家李德伦等著名艺术家。1987年上医大艺术节中最精彩的一幕,便是陈燮阳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在一号大礼堂的现场演奏,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的悲怆深沉,托赛利《小夜曲》的清冽流畅,还有《费加罗婚礼》的雄壮豪迈,《拉德茨基进行曲》的激昂辉煌,将音乐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1987年9月25日医大报

当时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上医分会刚刚成立,陈燮阳指挥得知后激动地对我说:“医科生对交响乐的理解非常深刻,交响乐爱好者协会中医生的占比最大,我想,医学和音乐之间必然有着某种内在的微妙联系。最后我想说医生这个职业很伟大!”

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会员证

1990年,我参加了上医第三届大学生电影艺术节影评比赛,以《音乐片的魅力——观“春天交响曲”有感》一文荣获一等奖。

1990年11月15日医大报

有朋自远方来

1991 年,“国际肝癌和肝炎会议”在上医召开期间,作为研究生代表,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的外宾接待工作。

那年五月,上海正值难遇的高温天气,我们在虹桥机场迎送着一架又一架班机,一批又一批嘉宾,以真诚和热情展示着上医人的礼仪和风度。大会期间,我们还为外宾夫人精心安排了三天的旅游项目,有位意大利夫人久闻中国针灸之精妙,受人之托想购买一千支针,当我们陪同她终于在上海第一医药商店觅得后,她感激不尽地连声夸奖:“Excellent!”当汤钊猷校长在虹桥宾馆的欢迎宴会上发表着热情洋溢的祝词时,当各国专家学者在此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时,可曾知道我们在秘书长胡善联的带领下做了多少认真细致的工作。为此,我还有感而发写下了《有朋自远方来 上医人不亦乐乎》的文章。

1991年6月5日医大报

“我们的研究生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1992 年5月,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的闻玉梅教授,邀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陈竺教授向我们研究生作了题为《当代青年成才之路》的报告。当时38岁的陈竺教授在我国血液分子生物学领域已成就颇著,被授予卓有贡献的归国学者称号。陈教授那充满深情的结语“我们的研究生是当代最可爱的人”,可谓掷地有声,台下的我们无不为之动容!

那时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是100元,生活清贫,学业艰辛,似乎构成了研究生的主题。大多数同学都循着“图书馆——实验室——寝室”的三角形路线生活,甚至没有节假日。记得有位老教授这样说过:“如果晚上哪间实验室的灯还亮着,那么十有八九是研究生还在工作。”还记得同学某君因课题需要,好不容易得到WHO赠予的单克隆抗体,然而却在海关层层受阻,部门跑不完,公章盖不完,最终在一种几乎绝望的心情下才捧回了濒临失活的抗体。但是当那位同学终于检测出特异性蛋白抗原的那一霎那,他觉得吃那些苦还是值得的。所以我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究竟为了什么呢?我想是我们从研究中取得进展和突破的那种快乐! 

使用王永铭导师引进的药理教研室的第一台高效液相仪,从左往右依次为张新萍、张蕾、吉新颜

青年教师讲课大赛

1996年,为了推动院内各学科的交流,为青年教师创造切磋教学方法的机会,药学院举办了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全体助教和一多半讲师参加了预赛,我顺利地成为14位出线者之一进入决赛。决赛之日,由于准备充分,参赛者与评选者双方均有条不紊,丝丝入扣。经过激烈的竞争,我与有机化学教研室于建明同获二等奖。

药理教研组三年多的科研及教学经历,为我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我的口语表达,在之后的博士论文答辩以及国内外会议上的报告发言中一直受到褒扬,在此特别感谢母校的培养。

1997年,我离开上医远赴英国留学,并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1年又在美国加州Children’s Hospital Oakland Research Institute 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在Intra-Cellular Therapies, Inc 药物公司从事新药研发工作。虽然已经离开多年,但是我对母校的感情却不曾改变过,上医始终是我心中的白月光。

张蕾

制图:实习编辑:章一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复旦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