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为超650所研究生培养单位,逾88万师生提供创新实践、交流展示和择业创业的平台;十年,形成“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办赛格局和“以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的运行模式;十年,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卡脖子”核心技术领域,助力国家急需、重点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
4月14日-15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周年总结大会暨“与时而新,踔厉奋发,助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论坛在复旦大学举办。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副市长解冬,校党委书记裘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杨卫致辞。武汉市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局局长姜铁兵,华为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爱猛,作为与大赛长期合作的政府部门和企业代表发言。副校长张人禾主持活动。
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年发展报告》,并举行致敬仪式,向十年来为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作出突出贡献的40余家单位表达敬意。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等12支高校队伍代表获颁“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奖杯和证书。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正式挂牌,首批基地将落户上海、武汉、杭州、合肥四座城市。
活动当天,2023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也正式启动,涉及智慧城市、数学建模、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创新等16项主题赛事的承办单位被授予赛旗。
创新与实践历来是复旦大学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要义。2015年以来,复旦在系列大赛中荣获奖项319项,特等奖、一等奖26项,多次获各系列赛事“优秀组织奖”。
探索创新实践教育,复旦经验有哪些?
01 深度参与系列大赛,助力国家急需、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
随着航空飞行产品发展,小型飞行器和空飘物产生的隐私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让研发的无人机,像“空中航母”?
2021年11月,由航空航天系教授艾剑良指导、复旦自主飞行与控制团队开发的,针对“低慢小”的察打一体化多旋翼无人机系统项目,在“飞鲨杯”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最佳实物演示奖,还荣获优秀组织奖。
奖项大满贯背后,是艾剑良第7次指导团队参加该竞赛,从软件开发、算法设计、系统设计、系统测试、外场试飞,导师与成员逐一攻关。在参赛作品研发过程中,团队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闭环,并申请了多专利软件著作权。
在深度参与系列竞赛后,航天航空系也打磨出特有的人才培养经验:“强师赋能”+“团队传承”的可持续参赛发展格局;作品面向国家航空航天战略需求,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以新工科培养目标为牵引,培养“总师型”创新人才;进一步总结比赛成果,形成以赛促教的育人模式。
在复旦,有这样一支“白泽战队”,以中国古代洪荒神话的瑞兽命名,自2018年4月,由复旦大学系统软件与安全实验室杨珉教授领衔,张源、张晓寒、张磊等青年骨干共同建设,以守护网络空间安全为初心,致力于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安全实践能力。
白泽战队积极践行学习、科研、竞赛、实战相融合的新型安全人才培养方式,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知名安全攻防夺旗比赛、破解比赛、信息安全作品赛等赛事,并获得30余项一等奖。
在2022年度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赛事,暨第一届“华为杯”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上,战队荣获1项揭榜挑战赛一等奖和1项创意作品赛二等奖。
战队参赛作品来源于持久的科研创新与技术转化,一项参赛作品底层技术曾发现大量高危漏洞,获得国家级漏洞库CNVD“2021年最具价值漏洞奖”。
除此之外,战队与政府部门,以及华为、阿里、百度等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发展方向,研究关键理论技术突破,积极实施先进科研成果转化,取得了出色的社会贡献和效益。
02 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赛创结合,逐步建立各学科间竞赛联动机制
在移动场景超分辨定位领域,获得更高的精度和低复杂度的雷达定位十分重要,是目前业界一个难题。如何破解这样的行业实际难题?这也是“中国光谷·华为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赛题之一。
今年三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王樵之与博士生王晨、桑博涵二次组队,从众多全国一等奖获奖团队中脱颖而出,最终摘得“数模之星”冠军,取得竞赛最高奖项,并获华为专项奖。这也是学院继2015、2020、2021年之后,第四年摘得竞赛的一等奖。
赛题与科研方向的契合,使团队很快就能投入到比赛当中,学校对学生参与竞赛的支持,让他们减少了后顾之忧。
以学校、院系两级联动为机制,联合制定参赛组织原则和配套激励政策,并组织校内各部门联合,推动赛事进程,复旦一以贯之做好参赛组织和政策激励工作。
“华为杯”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大赛......参加13余次创新实践系列大赛,10项一等奖(金奖),累计获奖44项。微电子学院通过教师学生“1+N”模式,优化教学计划,以实践让学生在“赛中学”“赛中悟”。
整合内外资源,优化激励机制。在不久前,研究生院举办了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校园宣介及表彰活动,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和航空航天系获得了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复旦大学参赛组织工作“优秀组织奖”。
依托学校科研院、创新创业学院孵化平台,对接行业企业,建立成果转化运营机构,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承办创新实践系列赛事,推荐专家学者申报赛事专家库,复旦大学逐步建立各学科间竞赛联动的机制,促进交叉学科发展。
03 将双创教育纳入学校规划,强化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2015年12月,复旦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2016年,获批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次年6月,又获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去年9月,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
“宽口径,厚基础,面向未来需求,注重发散性思维和创业精神培养,引领源头创新”,复旦大学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优势,促进学科交叉,积极打造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创新创业活动(竞赛)为主要形式、创新创业苗圃计划为支撑的全链条体系,培养具备家国情怀、敢闯会创的复合型双创人才。
从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开始,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便积极参与,关注我国公共管理实际问题,案例集中在公共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已连续六届进入决赛,共获得4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1个优秀奖,4个优秀组织奖,形成了赛前动员宣讲、赛中专项培训、赛后奖励机制及学分认定的参赛经验。
在复旦,经过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可的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服务、创新创业等活动,可作为实践环节的要求列入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其学分设置和考核要求等内容。
以承办本次活动为契机,复旦大学将把研究生教育摆到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的创造性落实,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构建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
04 系列活动,助力更多人参与大赛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中国研究生》杂志、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协办,复旦大学承办。
活动期间,系列大赛十周年专题展也同步展出,围绕“应运而生”“顺势而为”“乘势而进”“与时而新”四个阶段,呈现十年大赛成果与经验。
设置“与时而新,踔厉奋发,助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主论坛与“绽放青春,创新有研”“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提高研究生培育质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促人才供需融合对接”等三个平行论坛,活动邀请高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共谋大赛发展,为助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质量提升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