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丽丽携上海芭蕾舞团演员,走进复旦啦~以海派芭蕾为切入点,现场展示足尖艺术的优雅细腻之美,为师生们带来与众不同的“美的一课”。
4月11日下午,“大美中国”系列讲座之《海派芭蕾,美丽绽放》暨复旦大学第六届书院传统文化月开幕式在相辉堂进行。校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原副校长、希德书院原院长周鲁卫,机关职能部处老师和书院导师们一起参加活动,和书院学子们共沐文化之风,共品传承之乐。
上海芭蕾舞团团长、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辛丽丽携舞团演员,带领现场师生们走进芭蕾。
在开幕致辞中,尹冬梅对复旦美育工作加以回顾,并对未来更好地利用各类优质文化资源和平台加强校园美育建设加以展望:进一步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让更多的复旦师生从中受益。
辛丽丽带领6位芭蕾舞演员,向师生们示范了精彩的日常基本功训练,芭蕾基本功训练包括素质训练、技巧训练、形体训练、舞姿训练等等,“开、绷、直、立”是每日绕不开的必修课。
随着优美的乐声响起,演员们从把杆练习到地面练习,用优美的基本功展现芭蕾的规范与严谨。
辛丽丽则在一旁细致指导,敏锐观察演员们的动作细节,“手,手心,手指,要直”“手小一点,小一点,手在额上”“两个膝打开,肩头放正......”指尖的弯曲程度,眼神的方向,肩头的位置,每一个细小偏差她都仔细纠正。
她带领演员们进行动作练习,灵动优美的舞姿,让台下师生连连称赞。
舞蹈的最后,“要享受舞台,也要对观众心存谢意”,她带着演员们对观众表达感谢,现场观众回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堂舞蹈课只是演员们日常训练的一个缩影,但是芭蕾之美与训练之艰可以一瞥。
这堂课,海派的温婉与精细的雕琢相得益彰。
在给演员们进行基本功训练前,辛丽丽讲述了自己与芭蕾舞的奇妙情缘。时间与沉淀,给予她厚积薄发的力量;近乎虔诚的热爱,给予她与芭蕾舞相伴50年的勇气;始终如一地保持对芭蕾舞的纯洁初心,给予她换位坚守芭蕾舞的底气。
1973年,辛丽丽遇到上海舞蹈学校老师来杨浦区招生,成功考入。在上海舞蹈学校,她接受了长达7年的专业训练。“10岁到17岁,是训练最艰苦的一个阶段。”训练虽然辛苦,但那时锤炼的基本功底对她的芭蕾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芭蕾舞演员?辛丽丽给出三个关键词:训练、坚持、品德。
“练习芭蕾舞是枯燥且痛苦的。”日复一日的练习与伤疤相伴相生,踮起的脚尖在一次次与地板的摩擦中磨出茧。尽管如此,辛丽丽强调,始终要做的是:练功,不断地练功。
“在芭蕾舞台上,只有忘我地去练功,忘我地去表演,才会有成绩;芭蕾舞,你只有去爱它、重视它,才会跳得更好;如果你敷衍它,它也会敷衍你。”
芭蕾让人学会坚持和坚强。对于舞者来说,只有坚持,在舞台上不断呈现好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在舞团里,只要琴声响起,演员们就一定在练功,“没有一个演员是不加修炼就能上台的,这是必须要涵养的职业精神。”芭蕾舞演员最好的朋友,就是地板和把杆。
舞者们勤奋的练习转化为台上的轻盈姿态,给观众带来“独特的美”,观众的掌声给演员们带来喜悦感、幸福感。这种成就感建立在不断的基练之上——芭蕾舞的练习能够教会舞者:不要放弃。
“一个好的芭蕾舞演员,心灵必须是纯洁的。”
辛丽丽表示,好的芭蕾舞演员能够感知世间善意,并且学会感恩,用细腻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沉静下来做他应该做的事情。
心有芭蕾,敬畏舞台,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始终如一地对芭蕾舞精益求精的追求,使她的心灵如雪花般轻盈。作为舞者的她享受舞台,塑造着一个个性格迥异的角色,一次次在追光灯下用足尖书写着芭蕾之美;她的身影出现在国际顶级舞台上,1987年荣获第二届纽约国际芭蕾舞比赛女子组第一名,1988年获第三届法国巴黎国际芭蕾舞比赛芭蕾青年组双人舞大奖,一次次为国家争夺荣誉。
芭蕾舞演员手里都有个工作包,里面有剪刀、橡皮筋、橡皮膏、脚尖鞋、练功衣......辛丽丽的工作包里有什么?
“我的工作包里装着芭蕾舞。”
2000年,辛丽丽慢慢从芭蕾舞演员身份转换为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成为艺术总监后,她需要处理的事情多了起来。38岁时,她淡出芭蕾舞台,换了一种身份,陪伴与坚守她热爱的芭蕾舞事业。每天,她不断思考如何让艺术家们更好地创作作品,让演员们在舞台上更加光彩夺目。
2011年,辛丽丽任上海芭蕾舞团团长。从舞蹈演员、艺术总监到团长,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她对芭蕾舞的热爱。作为幕后工作者的她,独立编导了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策划创排了《花样年华》《长恨歌》《闪闪的红星》等多部原创作品,带领上海芭蕾舞团在艺术风格方面实现了巨大突破,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与芭蕾艺术的有机融合。
如今,她对芭蕾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仍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芭蕾舞演员。
优雅的芭蕾是舞者足尖诗意的语言。师生在现场以集体观映的方式,观赏《闪闪的红星》这部经典芭蕾舞剧的精彩片段。
中国故事可以用芭蕾呈现吗?
辛丽丽以《闪闪的红星》这一剧目为例,细节性地为我们展现了如何用舞姿讲述中国故事。该剧是一部千锤百炼打磨下的红色经典作品,生动诠释了何谓中国芭蕾的“本土”创作。故事线索围绕着人们熟知的荧幕经典,采用倒叙手法,从成年的红军战士潘冬子的视角展开:行军路上的种种与儿时的记忆相交织,令潘冬子更加坚定了信仰。
辛丽丽分享了该剧的创排过程,表示“一部优秀的芭蕾舞剧,不仅要结合经典故事中的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更要在尽可能保证芭蕾的高雅、讲究的音乐语言的同时,展现民族特性,唤起观众最真实的情感起伏。”
一直知道跳芭蕾很辛苦,今天看到舞团成员为我们现场展示的芭蕾基训课,听到团长的讲解,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到为了带给观众美的享受,舞者在台下需要付出的艰辛努力。希望以后能多多走进剧场,感受美的熏陶。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2022级西班牙语专业 钱海诺
辛团一直强调,学习芭蕾舞需要坚持不懈、养成良好习惯,需要有职业精神、常怀感恩之心——这何尝不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关键品质。芭蕾舞演员用幕后的艰辛,给观众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0级本科生 何乐
原来芭蕾舞的优雅与浪漫背后是宁静的心境和坚韧的意志。很佩服这群十几岁的芭蕾舞演员,愿我们都能美丽绽放!
——公共卫生学院
2022级本科生 王唯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辛丽丽从芭蕾文化延绵的百年艺韵中萃取精华,赋予其时代的新意,与复旦师生共飨芭蕾之美。这堂关于美的大课,让我们领悟到,海派芭蕾不仅仅是表演,更是生命韵味与活力的展现,是我们对美的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不断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