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热血青年如何寻找时代出路?百年后的有志青年怎样坚定理想信念?3月24日,电影《望道》青岛首映礼在青岛凤凰岛旅游度假区举行,让观众在电影中穿越百年,感受“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的精神力量,引发影迷关注和热议。
不同于寻常的首映礼,此次活动选址在马头山下举行,红色的舞台设置在一片绿地之上,显得格外醒目。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望道》首映礼在青年学生《少年中国说》的激昂朗诵声中启幕。一张张稚嫩而坚定的脸庞,仿佛在与一百年前的“同龄人”对话。
青年永远是时代的先锋。影片以《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文翻译第一人陈望道为代表,展现了百年前一代有志青年坚守初心正道、满腔热血报国的信仰之旅,传递出“只有坚持信念才能获得最终胜利”的情感共鸣,让在场的学生们感同身受。
活动现场举行了种植“望道纪念林”和望道石揭幕仪式,出席嘉宾、影片主创与青年学生共1000余人手持铁锹,共同植下一片新绿。望道林寓意“种下一片望道林、踏上百年新征程”,是对坚守初心、追求真理信念的文化传承,让红色基因历久弥新,彰显时代力量。
当晚的观影活动,共吸引数百名影迷参与,其中复旦大学青岛校友就有200多名。影片主创团队也悉数出席见面会,与观众热情互动,电影更多的创作细节也得到披露。
导演侯咏坦言,这是他拍过的最难的电影之一。“刚开始认为没那么多艰巨,但是细细了解后发现很不好做,另外像翻译《共产党宣言》等章节的视觉化呈现也是一个难题。”也正因如此,影片主创筹备数年,实地走访人物故居,细致研读海量史料,力图更好塑造出陈望道的独特形象。而随着创作深入,《望道》也成为侯咏最受感动的电影之一,“流了很多次泪”。
在侯咏看来,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为中国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重要的是,他是用白话文翻译的。“给劳苦大众普及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必须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白话文的重要性非常大。正是有了这个‘星星之火’,才达成了‘可以燎原’的效果。”
在跟观众互动交流时,刘烨分享了扮演陈望道的心路历程。他说,非常幸运有机会扮演陈望道先生,走近扮演陈望道这样的伟大人物对演员来说非常有挑战性,因为所处时代、环境等等都有很大不同。“完全走入他的内心难度特别大,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只能做大量工作跟导演聊剧本、去上海陈望道纪念馆、去陈望道的故乡、看陈望道传记等等,尽可能了解了解陈望道、靠近陈望道。在前期筹备的过程中,复旦大学给了我很多帮助。”刘烨说。
扮演陈望道妻子蔡慕晖的文咏珊,在影片中从少女演到了老年,对她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时间跨度很大,各个阶段的内心状态不一样,呈现方式不一样,抓取起来很难。只有更好理解人物,贴近人物内心,才有可能表现好。”文咏珊说,“我觉得蔡慕晖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角色,比如她剪头发倡导妇女解放、在火车站向陈望道表白、两人在雨中重逢等几场戏,都能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力量。”
“这样好看又有意义的电影应该多些排片。”“准备带孩子来二刷,坚定信仰努力奋斗的精神要传承下去。”“百年前的热血志士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我们应当发扬传承,不忘初心!”……观影活动后,“好看”“有意义”成为观众口中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这是《望道》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启示。电影讲述了陈望道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实践真理的一生,同时也用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还原了百余年前热血志士坚守理想信念,敢于探寻真理的精神。我们将继承先辈们的精神品质,用自己的所学作出更大更有成效的贡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鹏翔说。
“电影比我想象的还要精彩,放映后与导演主演的互动气氛也很热烈。年青校友们思想活跃,热情奔放。”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王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此次观影让她倍感温馨。
如今的有志青年怎样找寻信仰、怎样坚守初心,《望道》用一百年前的青年给了我们答案。正如导演侯咏所言:“百年前的那一代人可以为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把‘小我’看得不是那么重,而是把对社会的作用看得特别重。这是那一代革命者伟大的地方。我希望这种信念不要断代,年轻人应该熟悉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找到自己的信念信仰和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