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晚上,由复旦大学发起推动、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出品的电影《望道》北京首映礼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影片指导单位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校长金力、常务副校长许征,校董、校友代表,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上影集团副总裁、影片监制徐春萍,行政监制贺润桃,制片人袁孝民、朱丹,导演侯咏,演员刘烨、文咏珊、王锵、董畅、苏豪、梁霆炜等电影主创团队代表出席。
真理的味道
“墨水味道确实不好受,拍完漱了一下午的嘴,第二天跟人说话还有墨水味儿。”媒体发布会现场,刘烨讲述了电影《望道》拍摄的幕后故事。
电影《望道》聚焦了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首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全过程。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废寝忘食,误把墨汁当糖水吃,留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佳话。
为了还原这一动人情景,拍摄过程中,饰演陈望道的演员刘烨一口气吃了23个白米粽子。起初,道具墨水由蜂蜜和食用色素调制而成,刘烨和导演商量换成真正的墨水,力求真实还原。
“陈望道身上最可贵的,就是他不管历史时期多么动荡,如何狂风暴雨,他都内心坚定、岿然不动,一直沿着一条路,一直坚定地前行。”导演侯咏说,“而他周围的一些人在不停地穿梭,不停地变换方向,不停地跌宕起伏,他却一直走下去,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令人敬佩的人。”
电影从剧本开发起,历经两年多筹备,主创团队搜集海量的相关资料,走访《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义乌陈望道故居,与陈望道之子陈振新教授、陈望道学生陈光磊教授等多次面对面交流,深入挖掘真实人物性格和生活细节,用珍贵的一手资料丰富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无论是演员形象,还是场景环境,剧组都尽力做到真实还原,将观众带入那个年代。发布会现场以陈望道伫立于废墟中的海报为背景,侯咏介绍说,这是主创团队还原出的重庆“复旦新闻馆”被轰炸的场景。在充分研究史料的基础上,剧组在场景及道具等方面严格考据,1:1还原了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教学楼和陈望道的家,通过精心的布置让观众看到当年的复旦大学教室和新闻馆。
相守一生的爱
在演员文咏珊眼中,她饰演的蔡慕晖先生是“一位非常独立、非常勇敢,做事非常果断的新女性”。电影中一场剪短发的戏给文咏珊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从蔡慕晖先生的一句台词“我的人生,我自己做主”中,感受到内心迸发的深挚而磅礴的力量。
作为那个时代积极倡导妇女解放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翻译家,蔡慕晖尽己所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她与丈夫陈望道因共同的理想逐渐靠近,从相识到相知,由相爱而相守,数十年来一路携手。他们,既是情比金坚的爱人,也是并肩同行的战友。
发布会现场,谈及影片中陈望道与蔡慕晖的爱情,文咏珊认为蔡慕晖先生的性格较为外向,陈望道先生则比较内敛,因此性格互补。“我感觉蔡慕晖先生就像陈望道先生身边的一个‘小太阳’,因为她很喜欢聊天,又很乐观,很正能量。”文咏珊笑言,“他们互相支持,彼此尊重,我觉得这一份爱非常难得。”
百年前的青春
“望道”不仅是一个人的名字,更象征那个年代坚守信仰和真理的一群人。陈独秀、蔡慕晖、李汉俊、宣中华、俞秀松……他们是陈望道的亲友,也是那个年代的“播火者”和“望道者”。
“每个人都是真实的人物,而且我们都用了真实的姓名。”导演侯咏介绍,“我在拍摄的时候所面对的每一个角色、每一场戏,都想到了某个资料、某个情景当中具体的人物和事件。”
例如,陈望道的学生俞秀松赴苏联留学前,背着身向老师告别的镜头,让侯咏脑海里浮现出一年后他牺牲的史料,以及后期将制作的字幕。云水茫茫,一别竟成永诀。回想起这个画面,侯咏不禁眼泛泪花。
青春无畏、浪漫、敢为人先、义无反顾,细腻、执着、理想抱负远大……演员王锵、董畅、苏豪、梁霆炜用这些关键词,道出了他们在电影《望道》饰演的青年工人的蓬勃力量,青年学生的热血青春。年轻观众在电影中达成“穿越百年的对话”,与陈望道等青年时代的先贤们同悲欢、共离合。
编剧贺子壮在解读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时说,“因为不可辜负,所以必须舍得——它仿佛能够穿透一百多年的时空,与今天的热血青年们产生共情,同气相求。”
校友相约观影
本次北京首映礼上,80余位校友相约观影,在春分之日与老校长在光影中相遇,更有校友专程从河南赶来,只为追随《望道》脚步,感受百年前进步青年为信仰并肩前行的热血人生。
“热烈祝贺电影《望道》北京首映礼圆满成功!”一道横幅道尽北京校友会对电影上映的期盼。首映礼开始前,校长金力、原校党委书记程天权来到位于中影党史馆影城的新华书店百年书房,与校友们共叙母校情谊,共同追忆老校长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